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网|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浮世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鲁迅与金庸“没矛盾”
2007年08月31日 06:21 来源:人民日报


    六月二十八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鲁迅先生抱病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木刻展,极喜爱木刻艺术的他与青年木刻家黄新波、曹白、白危和陈烟桥坐在一起探讨木刻艺术。摄影家沙飞当时记录下这一不平凡的历史瞬间。 中新社发 姜煜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学语文读本中一篇文章的增减居然引发热议,这完全在教改工作者的预料之外,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语文课改的关注。

  当然,这场争论中,也不乏凑热闹的“虚火”。比如,有人刻意地将鲁迅与金庸放在一起进行“PK”。

  一个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一个是张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二者的内在血脉其实是相通的,不应人为割裂;从艺术成就上,各有千秋,无法硬性比较。同属现代白话文史上的大家,他们的作品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大可不必“非此即彼”,冰火不相容。

  对金庸的过度敏感,是否映照出一种文化偏见?

  长期以来,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常被当成是市井“引车卖浆者流”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上不得大雅之堂,更不要说进入名家云集的语文课本。

  其实,文学作品的雅与俗,并不在于语言风格是晦涩深刻还是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可以是落脱大方的雅;华丽绚烂,也可以是奢靡低级的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当时曾被认为“俗”的柳永词,如今成为了古典精华,成为大雅。相反,千百年前雍容华贵的宫体诗,如今成了一种生命力缺失、矫揉造作的“俗”。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雅俗共赏,进行多样化的阅读选择,更是无可厚非的。作为学生,鲁迅的作品自然要读,而金庸的作品也可以读。让我们以开放的胸襟来对待语文教改吧。(吕绍刚 )


 
编辑:宋方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