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华国锋晚年生活:藏起脏衣服 偷偷交给老伴洗(6)

2008年12月15日 16:33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发表评论

  一辈子不改山西口音

  本刊记者 李荣刚 刘元亮

  亲不亲,家乡人。华国锋同志对山西的亲人,怀有深厚的感情。1991年,华国锋同志见侄女苏凤仙的牙不好,便催促她:“你的牙去换个烤瓷的吧。你看我的牙,去年换的,挺好的。”之后,苏凤仙去了山西齿科医院,换掉了十几颗牙。他又发现自己的大嫂、苏凤仙的母亲石玉环患了白内障,便赶紧接她来北京治疗:“我帮你们找医院,你们自己出医药费。”1997年和2000年,苏凤仙陪着石玉环两次到北京治疗眼睛,都住在华国锋同志家里,每次一住就20几天。回山西后,她们逢年过节都会收到华国锋同志捎来的小礼物,水果、月饼、饼干……大多是吃的。苏凤仙也会给叔叔“回礼”,都是山西特产。华国锋同志一般不进甜食,但苏凤仙寄的家乡特产他一定要尝尝。

  2001年华国锋同志80大寿,苏凤仙在电话里说,要到北京给叔叔祝寿。华国锋同志“不批准”,但苏凤仙还是提前一星期到了北京,住在一间便宜的旅馆里。“到了2月16日,叔叔生日那天,我突然出现在他家里,他很惊讶,也很高兴。”

  寿宴很简单,一顿家常饭,一个生日蛋糕。席间,华国锋同志对孩子们说:“改革开放这么好,经济发展这么快,国家的前途就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你们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生日宴结束的时候,华国锋同志站了起来,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06年春天,华国锋同志最后一次和侄女团聚。4月,苏凤仙去澳大利亚看女儿,临行前探望华国锋同志。年迈的华国锋同志拉着苏凤仙的手说:“照相,我们照张相!你什么时候从澳大利亚回来?回来时也看看我。”一个月后,苏凤仙带着礼物回来了:用澳大利亚绵羊毛织的一件毛衫、一条毛裤和一床毛毯。华国锋同志拿着礼物,呵呵直笑。“婶婶在旁边说,‘不能要,不能要,不能养成收礼物的习惯。’”苏凤仙说,“我一听,急了,连忙说这是保护腿的,叔叔的腿不好。”“好,好,保护腿……”华国锋同志笑道:“我就留下毛毯吧,这是你的心意。其他的你拿回去。”

  对交城的乡亲,华国锋同志也同样亲切。华国锋同志会客,一般都只有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但家乡人来了,常常一上午都谈不完。秘书催他,他说:“再谈一会吧,家乡的人来一趟不容易。”每天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之间,华国锋同志要打一次针,只要家乡人在,他会让护士来客厅打针,为的是不中断谈话。交城县志办主任田瑞,是《华国锋在战争年代》一书的主编。由于写作上的需要,从2003年起,他多次探望华国锋同志,是和华国锋同志见面次数最多的交城人。田瑞说:“有意思的是,华老到老都讲‘土话’,就是上世纪40年代的交城话。有些词,现在的交城年轻人都听不懂了。比如有一次,华老见我进屋,便用浓浓的交城话说‘你又来瞭(看)我了?’然后哈哈大笑。”

  华国锋同志向来不收礼,唯独家乡人送来的小米、红枣、玉米面,他会高兴地收下,但反复叮嘱乡亲:“下次不要带了,这些够吃很久。”田瑞告诉记者,2006年,他带着一些家乡的骏枣去看华国锋同志。为了让华国锋同志高兴,他说这是从华国锋同志外婆家的枣树上摘的。华国锋同志一听,马上拿起一颗枣,还没洗就放进嘴里。刚咬开,他就说:“田瑞,你骗我,我记得姥姥家的枣是白瓤,你这枣是绿瓤。”但他还是津津有味地吃了下去。糖尿病人不宜吃枣,老伴急得连声阻止:“一次只能吃一个!”但华国锋同志不听,接连吃了好几颗:“交城的骏枣最好吃了。”

  生前嘱咐要回卦山

  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念,华国锋同志生前交代亲人,他过世之后,要把骨灰葬到交城的卦山。“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2008年9月1日,记者驱车来到卦山,这里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从卦山到华国锋同志的出生地——交城县天宁镇南街,大约3公里路程。南街位于县城中心,是一条南北走向、狭长的深巷。在巷子南端,有一座典型的山西农家小院,华国锋同志的父辈当年就租住在此,房东姓张,至今张家仍有后人在这儿居住。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张家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女子,讲述了张家代代相传的华国锋同志往事。当年,华国锋同志的父亲苏庆惠,15岁时从杜家庄来到交城,在“义成合”皮坊当学徒谋生。结婚时,他租了张家院子北面的几间正房,作安家之地。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同志出生了,苏庆惠给他取名苏铸。

  如今,院子里的桃树已十分粗壮,它们见证了华国锋同志儿时在树下玩耍的情形。树荫下的房屋,年久失修,正房一间屋的门上挂着的一把锁锈迹斑斑。透过窗户,能看见里面被烟熏得漆黑的屋顶。1991年,华国锋同志回交城时,特意到自己出生的房间看了看,并留了影。他连声感慨:“到家了,到家了!”

  从张家院子出来,往南街的北端走几百米,就到了华国锋同志租住过的另一处院子,院墙上有精美的砖雕。一位老大爷把记者领到北屋:“1930年前后,华国锋同志就住在这里,房间里的灶和炕,都是华国锋同志曾经用过的。几十年啰,住的人换了不少,只有东西还是原来的。”

  苏家在这个院子里也没长住。不久,他们搬出了南街,到县城别的地方落脚。名字还叫苏铸的华国锋同志更是在1938年离开了县城,上卦山参加抗日游击队。家人不知他的去向,直到他的同学前来报信:“苏妈妈,苏铸上山找游击队去了,他要你们自个儿保重。”

  从此,华国锋同志便很少回家。1947年,他在山西阳曲县担任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时,曾抽空回来一趟。9岁的侄女苏凤仙跑到他身边问:“叔叔,您为什么要把名字改成华国锋?”华国锋同志告诉她,改名是因为革命的需要,华国锋三个字取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全国刚解放,华国锋同志又回了一次家。那次回来则给家里带来了“小地震”——他带回了新婚妻子韩芝俊。华国锋同志的母亲不乐意了:“怎么找个部队上的,部队的人回家难。她还是五台县人,你为什么不娶个我们交城本地的姑娘?”华国锋同志笑道:“我们志同道合,同甘共苦,肯定能白头偕老的。”

  1995年,华国锋同志偕夫人最后一次回了趟交城,看了看他们年轻时参加革命战斗的地方。家乡人的热情接待,让华国锋同志心里很不安。为了不给地方上添麻烦,此后他再没有回来过。

  今年3月20日,交城县志办主任田瑞,带着关于华国锋同志传记性的书稿来到北京,请华国锋同志审阅。翻了几页,华国锋同志便无力地放下:“田瑞,我是看不完喽。”这是田瑞最后一次见到华国锋同志。那天离开华家时,田瑞走了很远很远,回头一看,华国锋同志还站在门口目送他。那是一个老人留恋的、深情的目光。

  来源:《 环球人物 》(2008年第18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编辑:张中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