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茅厕边吃河豚 专家:严嵩纳妾灌粪水解毒(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古人为何茅厕边吃河豚 专家:严嵩纳妾灌粪水解毒(3)
2009年03月16日 16:19 来源:现代快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鲥鱼的鳞是古代贵妇、小姐的最爱

  鲥鱼如今是长江三鲜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它的历史发源于何时呢?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老南京”苏洪泉告诉记者,鲥鱼成为名贵之鱼,大约始于宋。因为在宋以前史料中难见食鲥鱼的记录。梅尧臣有《时鱼》诗:“四月时鱼卓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美食家苏东坡有诗:“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将鲥鱼的雍容华贵、肥腴醇厚表达得淋漓尽致。各色人等即刻附庸风雅,引为时尚。苏洪泉说,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稍稍有身份的人,是要泛舟江上品味“出水船鲥”的。时间当为清明前后,在江边现捕现吃。苏洪泉说,就像现在,鲥鱼是没得吃了,但野生鮰鱼尽管量少,还是有的,为了吃上新鲜的野生鮰鱼,食客有的坐在江边搭的简易棚子里等,有的就在渔船上支好锅,烧好水,一捕捞到鮰鱼立即下锅,真正的活水煮活鱼,那味道是餐馆里无法比的。有人说,在那些地方吃鮰鱼,食客有两个部位不能歇,第一,手不能歇,要不停地赶苍蝇;第二,嘴不能歇,要不停地说话,要不然,嘴巴就会被富含胶质的汤粘住了。

  据说,鲥鱼在明朝,尤其受到上层女士的喜爱,因为鲥鱼的鱼鳞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美容。它的作用就相当于现代的遮瑕膏,那些脸上有麻子的贵妇、小姐就用鲥鱼的鱼鳞贴在脸蛋上作“花子”以掩盖麻子。就是不知道,天热的时候还有没有人敢使用,那味道,可不是一般的令人难闻。

  康熙常下江南,原来是为了到南京大行宫吃鲥鱼

  明代以后,鲥鱼被规定为南京应天府上贡贡品。清明时入贡,选肥美者,陆路用快马,水路用水船。“白日风尘驰驿站,炎天冰雪护江船”描绘的就是当时往京城送鲥鱼的情景,为了送鲥鱼,三千里水道要送三天。入清以后,进贡规模更为扩大,在南京设有专门的冰窖,每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悬灯,做飞速传递。送鱼人在途中不准吃饭,只吃蛋、酒和冰水,三千里路,要求三日之内送到。

  鲥鱼进贡,为时两百余年,至康熙二十二年之后方被废除。原因是康熙二十二年,当时的山东按察司参议张能麟写了一篇很著名的《代请停供鲥鱼疏》。张能麟此疏历数进贡鲥鱼劳民伤财、民怨四起,写得情真意切,开明的康熙皇帝见疏后,真的下令“永免进贡”,从此结束了鲥贡。可是,据说吃过鲥鱼的康熙仍对鲥鱼念念不忘,因此时常下江南,查查民情,吃吃鲥鱼。康熙最爱去吃鲥鱼的地方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江南织造府。曹寅本人非常喜欢吃“清蒸鲥鱼”,且善于烹饪,他就是用这道菜来招待康熙皇帝的。

  苏洪泉告诉记者,据说在民国时期,渔民捕捞鲥鱼,第一网里两条最大最肥的要挑出来,第一条送给陈果夫,第二条给蒋介石。陈果夫和蒋介石也不是白拿的,他们首先要付鱼钱,价格还要高于市场价,其次,他们还要回赠渔民两条糕,寓意步步高升。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