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定阅兵地点 日本人设计宫灯(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定阅兵地点 日本人设计宫灯(2)
2009年09月27日 19:3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阅兵地点确定后,布置开国大典主席台的任务便落在华北军区宣传部身上,张致祥被周恩来“相中”为天安门城楼的总牵头人

  张致祥曾在北平做过地下工作,对天安门并不陌生。他领受任务后立即乘车来到天安门,登上城楼,看到的却是一副没有料到的破败不堪的样子,墙皮、木皮翻卷,砖石、瓦块剥蚀,只有一堆堆鸽粪组成的黑绿色的“地毯”。最扎眼的几个又小又破的六棱形宫灯,脏得也不像个样了。

  张致祥是宣统元年生人,他自己说,可算是前清的“遗幼”。2008年5月,笔者来到张致祥的家中。已是百岁老人的张致祥身体硬朗,幽默健谈,离休前是中联部副部长。每当说起一件事,就点燃一颗烟,可谓烟不离手。他的老伴,87岁的伊之在一旁不时地对一些事进行补充。

  张致祥曾就读于天津的南开学校,北平的中国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在中国大学读完三年级后,张致祥报考清华大学四年级。但因他在中国大学就读时,在国民党教育部没有备案而被拒。翌年,中国大学备案扶正,他径直来到清华,直取金榜,成为当时清华录取的一文一武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另一个就是后来的数学家陈省身。此前,他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组织上对敌占区的党员采取精干隐藏,除留下少数人外,大部分干部都撤退到根据地。此时还叫管彤的张致祥奉命到平西根据地。张致祥来到聂荣臻、肖克领导的晋察冀军区,进了《晋察冀日报》做副主编,邓拓是主编。这段办报的经历促成了他后来就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48年底,张致祥随聂荣臻部队进入北平城。当天安门被确定作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后,周恩来、彭真点名张致祥,让他来布置开国大典的主席台。

  那么,他是怎样被周恩来“相中”,指定为开国大典主席台的总布置人的呢?当笔者问到这个问题时,老人点燃一颗烟,吸了几口,讲述道:

  1949年7月,我作为解放军代表团团长,在北平参加第一届文代会,带着大家去见周恩来。周恩来连夜开会,一直等到凌晨才过来。周恩来对大家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我管不住爱说的嘴,开玩笑回了一句:“没事,来的不晚,离天亮还早着呢。”我这句话把周恩来和大家都说笑了。可能就是这次,他记住了我。

  政协会期间,中央召开了开国大典筹备工作会议,最终在西郊和天安门两个方案中敲定了天安门。由于周恩来提名,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安排张致祥负责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和指挥工作。距大典只有短短20几天时间了,天安门广场仍是一片荒芜,到处是比人还高的蒿草,布置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他们只能夜以继日,住在了城楼下面。

  每天要面对的难题太多了:挂旗、挂领袖像,救火队的梯子远不够长的问题,用什么办法升国旗的问题,搭建临时观礼台的问题,就连检阅时骑兵马屁股后面挂什么样的粪袋都要考虑到。还有安全问题,张致祥陪罗瑞卿一起检查,结果真在城楼西面的门洞里清出了一枚炮弹。仔细清理后,准备将门洞留作一旦发生非常情况时,供党和国家领导人藏身之用。

  临时观礼台是用双层加厚木板搭建的,为确保万无一失,防止“垮台”,张致祥调了一个工兵营的战士上去蹦,去踩。

  城楼的布置是筹备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征集方案时,张致祥所在军区抗战剧社有两个投诚的原日籍美工,他们提出的方案是最初的蓝本。最后,张致祥把“八面红旗,两条标语,毛主席像挂正中,楼上八个大红灯笼,金水桥上布满鲜花”这套方案报给周恩来,周恩来否定了金水桥摆花这一条,认为小家子气。其他意见拍板采纳。这个经典的布置一直沿用至今。这个经典布置使天安门成为天下第一的红舞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