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定阅兵地点 日本人设计宫灯(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定阅兵地点 日本人设计宫灯(3)
2009年09月27日 19:3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笔者与张致祥谈及开国大典天安门的布置时,他总是说,我是一个跑腿的,具体工作是由许多人共同完成的。有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队长苏凡,1949年担任中南海俱乐部主任、布置科科长的钟灵,艺专美术老师周令钊和他的夫人陈若菊及他的学生们,还有两个日本人……

  张致祥把布置天安门城楼的任务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队长苏凡。苏凡叫来两个日本人,共同设计了天安门城楼的经典布置。

  苏凡受领任务后,急传毕业于日本美术专科学校,艺术造诣在当时华北军区部队中属一流的两个日本人:一个是40岁上下的肖野,一个是30岁出头的森茂。让他俩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最好的布置方案。

  肖野和森茂虽说是日本人,但他们从日本民间保留的源于中国文化精华的艺术中,得到了不少熏陶。他俩在设计之初,便想到了中国宫灯。他俩认为,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宫灯,既能体现出民族风格又能充分显示出浓烈的节日气氛。一周内,他俩用16开白橡皮纸画出了20张草图。草图呈送周恩来审定,周恩来非常欣赏这八盏太阳般的宫灯。他在20张草图中看中了一幅,删去了金水桥栏上扎满彩球的设计。他说,突出城楼就够了,大会会场一定要喜庆也要严肃。

  方案确定后,苏凡便带着肖野、森茂跑遍北平城,购买灯笼。但偌大的城市,压根就没有那么大的宫灯。此时距开国大典只有10天了。张致祥听了汇报也急得直上火。恰在此时,肖野冒了一句,能不能找一个扎灯艺人来。这句话提醒了苏凡,他急奔故宫,可故宫里的人都做不了那么大的宫灯。苏凡又走进了故宫博物院,他还真在档案中找到了线索,一位70多岁的扎灯老艺人住在西城区丰盛胡同。苏凡赶忙叫上肖野、森茂,同去拜访这位老艺人。老艺人看了看如此大胆而豪放的设计图,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要带上两个徒弟,在城楼上做灯。但宫灯的云头和金黄的流苏由你们做。”老艺人和他的两个徒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苏凡、肖野和森茂也上了城楼,三天三夜,他们全都吃住在城楼上。

  “十一”的前一天,八盏有史以来最大的宫灯完成了。每个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80公斤。张致祥调来了一队战士,搬来几架梯子,前呼后拥。折腾了好一阵子,才把这几个宫灯送到十根廊柱之间。此时,他们又发现,小小的钉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固定如此沉重的灯身。肖野低头望望这些大宫灯,又看看那几枚小钉子,有了主意。他说:“把灯拴在横梁上,两旁砸两个铁环辅助一下就行了。”

  大会筹委会决定美术组留一个负责人在天安门上值班,城楼上已经布置就绪,要保证不出问题。苏凡自告奋勇留下了。尽管那时苏凡与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的田华刚刚新婚不久,但是,为了守候那八盏蕴含着无数美好传说的宫灯,他填好了审查表,呈报市公安局批准,领回了一张天安门城楼的出入证。他陪伴宫灯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