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何以流传?家族不乏英雄豪杰(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司马迁《史记》何以流传?家族不乏英雄豪杰(3)
2010年01月21日 09:30 来源:黄河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两代太史令的心血凝聚而成的《史记》,怎样才能万无一失,留传后世呢?为此,司马迁在《史记》的结尾留下一个巨大的悬念:“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这就是史学大家的智慧,即使京师的副本遭遇意外,还有藏之名山的正本留存。那么,这两个版本,后来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据文献记载,汉武帝逝世多年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官至宰相,终于把《史记》公诸于世。这就肯定地说明,最后通过杨郓之手公诸于世的,是“藏之名山”的《史记》正本。

  《三国志》里对《史记》的那段描写:王肃说到“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是说孝景本纪和孝武本纪只有目录没有内容。这就告诉我们,王肃看到的,是汉武帝删削过的《史记》副本。

  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到底出自哪个版本呢?

  有人对此作了考证。张晏曰:“《武纪》,褚先生补作也。褚先生名少孙、汉博士也”。显然,《今上本纪》已佚,本篇开头六十字为后人所补。其下至篇末,是后人取《史记•封禅书》补充而成。

  我们现在去看当代版本的《史记》,8000 多字的孝武本纪,除开头60字,居然与封禅书一字不差,司马迁不可能记载汉武帝一生只关注封禅,其他事一字不著,也不会照抄封禅书。因此,这个本纪不可能是司马迁的原作。难道它是汉武帝删削过的副本吗?再看“景帝本纪”,却没有这样的问题,看其写作风格,应该还是司马迁的原作。它的存在,可以排除现代版《史记》是副本的可能性,说明当代版本应该出自司马迁“藏之名山”的正本。至于没有“孝武本纪”,那只能看出《史记》长期被视为“谤书”,杨恽慑于当朝者讳而不能出示的苦衷。这是司马迁大智大慧却未能在外孙那里实现的历史遗憾。

  如此说来,三国时王肃所见应为《史记》“副在京师”之副本,当代版本应为《史记》“藏之名山”之正本。两个版本都曾传世。而封建社会印刷传媒业不发达,一般人看不到“谤书”正本,王肃也只得到副本。

  正是由于司马迁政治上的挫折和困境中的人生追求,才能有历史巨著《史记》,才能有那若干辆牛车才能运走的两个竹简版本,才能有《史记》流传至今。这是司马迁的智慧。否则,我们实在无法估量,失去《史记》将是何等巨大的文化损失。

  按《史记》记载,司马迁六世祖司马靳“葬于华池”。按此记载,人们在陕西韩城“北华池村”东北方向。能够找到司马靳墓。超过2000年的墓葬能够保留到今天,墓的主人一定声名显赫。在那危机四伏、充满诸侯战争的春秋战国时代,他又如何在生死存亡中建功立业呢?

  秦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司马错,与宰相张议同时,为秦国的崛起立过功勋。那正是这位墓主司马靳的祖父(司马迁八世祖)。

  当时有一个奇迹发生在中国的西部。位于西方蛮荒之地的秦国开始默默无闻,谁也没有看出这个落后贫穷的小国有什么前途。就这个最不引人注意的偏僻小国,在法家公孙鞅主持下变法成功,突然闯进了中原国际社会。各国惊慌失措,都没有想到自己也该变法图强,只寄希望于外交政策,有些国家主张联合起来抵抗,用武力把它制服。有些国家主张与它和解,以避免眼前的伤害。因此出现了“合纵”“连横”的不同战略。

  秦国宰相张仪首先采用连横战略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就使魏国把上郡15个县,包括少梁,就是今天的陕西韩城以南,一起献给秦国。

  司马靳的祖父司马错与连横派的领袖、秦相张仪在秦惠王面前有过一次战国史上著名的辩论,结果张仪败在滔滔雄辩、有理有力的司马错之下。司马迁把这个时期的一件小事,及时地写进了《史记》,这就是他祖坟所在的少梁改名夏阳,即今日韩城。

  这次争论的起因,是四川的巴蜀两国打仗。巴国人就是楚国宋玉所说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喜欢把棺材挂在山崖上、悬棺葬的那个巴人。巴蜀双方都派人向秦国请求支持。

  这时,秦国大夫司马错力主趁机吞灭巴蜀。但是张仪反对,主张对付中原的韩魏两国。司马错指出,兼并巴蜀,就能从四川顺长江而下攻占楚国,兼并天下。同时,巴蜀富饶的资源可以作为秦国南部的大本营,支撑秦国长期战争的物力财力。

  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战略,这是秦进军中原的开始。但是,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进攻巴蜀难于上青天。传说秦惠文王就想出一个骗局,来解决这段交通障碍。他赠给蜀国国王五个美女和五头便金之牛,就是能屙出黄金的牛。蜀国就派遣千人凿路,开出一条蜿蜒八百里的山道。尽管如此,也只有三头牛进了成都,有一头牛被脚下的悬崖峭壁吓坏了,钻到山洞里不肯出来,士兵抓着牛尾巴使劲拉,导致山石塌方,砸死很多人。这就是李白所说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川蜀的道路从此开通,秦惠文王派司马错出兵灭了蜀国和巴国,并驻守在那里。

  假如当时巴蜀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以蜀道之难,不仅是秦国,就连后来三国的诸葛亮,也未必能轻易攻占川蜀,中国历史就未必是后来那个写法。

  秦国统治四川期间,曾派李冰做郡守,修建了大名鼎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巴蜀土地又极其肥沃,粮食亩产比中原高几倍,被三国时的诸葛亮称为天府之国。而秦国所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也被司马迁称作天府之国。这两个天府都成了秦国的地盘,秦国岂能不一统华夏?

  韩城华池的那座墓主司马靳本人是秦国武将, 他作为秦军高级将领,跟从秦将白起,参与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场会战,使赵国走向灭亡的长平之战。

  秦军首先派间谍散布谣言,说廉颇老了,秦国最害怕赵括。赵王听信谣言,撤换廉颇,任命赵括统率三军。赵括的老母亲请求赵王:“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如果要用赵括,万一打了败仗也请赦免我们全家”。

  秦王听到赵括统率赵军,高兴的发狂,他任命了真正各国都畏惧的大将白起统率秦军,又担心白起的威名使赵括恐惧,就下令,敢泄露统率姓名的,立刻斩首。然后动员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投入战场。

  赵括厌恶防御,亲自率领大军,向秦军进攻。白起下令退却,然后派出二万五千人的奇袭部队,切断了赵括的退路和粮草运输线,然后团团包围。赵括虽然发动多次猛烈攻击,始终无法突破秦军的包围。士兵饿的发狂,先杀掉战马,最后自相残杀,吃战友的尸体。赵括被迫亲自挑选敢死队突围,结果死在乱箭之下。赵军所剩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为了彻底削弱赵国的国力,秦军把俘虏押送到一个名为“杀谷”的山谷之中,四十万人分十处全部坑杀,赵国从此没落。

  司马靳参与的这次战役,从军事上评价,是极为成功的。作为军人,司马靳不愧优秀将领。只是由于白起与秦王对下一步的战略有分歧,白起与司马靳一同在杜邮被赐死,葬于华池,司马靳死的有点冤。

  长平战役四年以后,又发生了一件必须写进历史的事情。秦国军队再度攻击韩、赵两国,穿过了西周王朝的领土洛阳,西周王朝这时既小又穷,面对强大的秦军,周王震怒,亲自借钱组织军队讨伐秦国。楚国和燕国派军队赴约,但发现没有其它国家参与,都仓惶撤退。周王朝只招募了五六千人无法作战。秦国就派一支军队到洛阳,把国王捉住,废为平民,取走了九鼎。这个立国879年,被儒家学派赞不绝口的周王朝,没有得到一声叹息就这样悄然灭亡。

  没过多久,中原各国相继被秦国吞并。长达260年的战国时代结束,秦国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秦王朝诞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