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何以流传?家族不乏英雄豪杰(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司马迁《史记》何以流传?家族不乏英雄豪杰(5)
2010年01月21日 09:30 来源:黄河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难道当时的知情者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记录吗?

  黄河岸边司马迁祠内的一块《翟邑候重修太史庙记》的碑文,刻写着“众为太史公生辰,华山方外士自信知其详,谓司马子长四柱为甲寅,戊辰,庚午,丙戌,寿七十三岁,卒于丙寅年九月初四日”。按历史学家的考证,目前有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35年和公元前145年两种说法。按这个碑文说来,似乎又是一个说法。

  1000多年后的宋朝,人们没有忘记司马迁,又为他重新建造祠堂。据晋人许国昌著《养性斋杂记》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都记载了司马迁祠堂最早建造的年代为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这已经远在“三国”之后三百多年了。

  但是,宋代建造保留至今的司马迁祠堂为什么没有建在祖坟,却建在黄河岸边,而且门朝东北方向呢?

  当地又称司马迁祠堂为望祖祠。难道东北方向与司马迁有着什么内在联系吗?这使我们联想到1999年山西河津市发生的一件事。

  河津市建筑施工挖掘出一座汉代墓葬,墓主为司马剑。其中出土一柄宝剑,一面铜镜,两罐铜钱。由于当时被哄抢,出土的文物一时难以寻找回来,但这仍然是现在可以探究的重要线索之一。

  司马福一家是当地60多户司马家族之一。司马福谈到,当地历朝历代,司马家族的人可以见官不跪,司马福家曾被封为九品官衔,历代免除赋税,官帽在抗战前还在。他家历代建房可使用张嘴的琉璃兽,别人家盖房如果要用张嘴的琉璃兽,就会被公认为欺压人……。

  司马福家藏一个象牙笏板,已断为两节,是古时官员上朝手持的器物,代表着官员的级别品位,这可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有的器物。1955年,他家将上半节捐献给县文物局,现在家存当时县文物局颁发的捐献证书和下半节笏板,还有当时拍的照片,与现在家存的下半截笏板完全一致。笏板上边还有村民配药时的锉痕。建国以后,河津县曾与稷山县合并,后又分开。由于机构反复变更,当年捐献的那件文物已经难以寻找,所幸家中还留有一半。

  河津县离黄河不远处有司马迁墓,1942年日本驻军曾拍有照片。后河津建铝厂时平,移坟另立司马迁墓。司马祖莹在陕西韩城高门,假如是司马迁自己悄然离开主流社会,就不可能奔《史记》明确记载、众所周知的祖莹所在地韩城高门,而有可能选择留给自己毕生回忆的少年时代所在的河津。

  河津历代为文化名城:古有三贤祠,祭祀卜子夏,王文通子,司马迁。

  卜子夏是当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可的世界历史上第二位教师(第一位是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河津便是卜子夏“设教西河”,也就是山西西部靠黄河一带从事讲学的地区,至今,河津市东辛封村还有卜子夏墓地、碑记的记载和祠堂遗址。魏国的魏文侯、名将吴起都是他的学生。

  被隋炀帝、唐太宗两代王朝任命官职而不肯出山的王通,也出在河津,司马迁可能就在这样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最终成为河津县的三位贤人之一享受祭祀,并载入清康熙版《平阳府志》里。

  康熙版《平阳府志》,是由中华文化第一世家,山东曲阜孔氏家族64代孙、清康熙年国子监博士、《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执笔编纂,是可信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河津县地图》就标志司马迁故里在辛封村。而早在元代王思诚的《河津县总图记》里就记载着“迁生龙门,居于太和坊,又县东有太史乡”,太和坊是辛封村的古地名。这个记载与司马迁在《史记》中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的记载一致。

  恰恰是司马迁的这段自序,难倒了不少读书人。

  “龙门”到底是在哪里呢?

  我们去看地形图,河津与韩城隔河相望,这段黄河,正是相传大禹治水凿开的禹门口黄河出口,它紧靠河津境内的龙门山,故名“龙门”。

  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汉代孔安国的《尚书传》记载:“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元和郡县志》记载:龙门县,秦置为皮氏县,汉为河东郡。后魏太武帝改皮氏为龙门县,因龙门山为名。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