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彬:德国作家很早注意到李白 他的诗不软弱(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顾彬:德国作家很早注意到李白 他的诗不软弱(4)
2010年03月23日 1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窦文涛:还真是有这么一个问题,而且我记得像中国有一个已故的作家叫王小波,他就说,他的文字风格的形成,跟中国老一辈一些翻译家,其实他说那些翻译家的文字能力,足够用来当作家,他们也能写出好的。但是他们投身在翻译,于是,他翻译出来的这些文体,给了他很大的一个营养。

  顾彬:是啊,北岛他自己也说过,如果他在文革的时候,没有办法看戴望舒的诗歌时,我们今天不能够重视我们今天重视的这个北岛,他肯定会变成完全另外一个北岛。

  窦文涛:就是说他实际上翻译,不光是一个翻译一个意思。

  窦文涛:他自己创造了一种文学?

  顾彬:对,翻译是创造。

  梁文道: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觉得,常常能够从翻译里面,就像顾教授刚才讲,你透过翻译的时候,你母语得到锻炼。而且同时在翻译里面,你会发现,重新发现自己。

  梁文道: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很震撼的经验。那个时候,我念中国哲学,我去念了一个,很有名的一个专门翻译中国哲学的一个学者,叫陈龙杰。他翻译很多中国哲学的东西到英文,我看他那些选集里面,他怎么去译中国古典,很震撼。怎么讲?比如说举个例子,他有时候,他会把八卦翻译成什么?他八卦怎么译成英文?你说?他翻译成宇宙的八种元素,你想想看?中国人,因为我们天天讲八卦,八卦。你讲的很熟了以后,你反而忽略了它很多层面的东西。

  窦文涛:给我们启发。

  梁文道:是吧,你一翻译,这个东西就出来了,就新鲜了。而且呢,他这么一译之后,你当然感觉到,八卦还不只是这个意思。还包括别的,但是呢,透过这个翻译,你才更认识到,原来中文,跟中国人的思想方法,跟英文是这么不一样,你有一个比较

  窦文涛:互相辉映。

  窦文涛:可以互相返照。

  梁文道:对,学到很多很多,那时候看这种翻译。

  窦文涛:顾教授,照你的观察,你觉得今天我们中国的翻译界怎么样呢?

  顾彬:听说,目前中国翻译方面上,有很大的问题。中国人好像不怎么重视翻译,好像觉得翻译是什么工具。在德国是相反的,在德国,好的翻译家可以赚好多钱,另外可以获得好多好多翻译奖,所以好多翻译家,在德国可以好好过日子,没有问题。你别忘了,德国每年发表的70%的书,都是翻译本,美国,每年发表的书,才5%是译本,所以我们是一个翻译民族。

  窦文涛:所以怪不得,但是我把这个话题转一转。就是刚才我听你讲到什么八种元素,我也想到,这个翻译,本身也代表了两种互相观察,你看我,我看你。也可能是有这个有色眼镜的?

  窦文涛:对吧?但是这个事情本身,也很有趣,比如说,我们开会的时候,就有个人跟我讲,说是他不能理解,德国人是怎么看中国的?说是据他看,最近这些年,德国媒体,发表的对中国的负面报导和评论,他说是欧洲国家最多的。

  窦文涛:你觉得你能理解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顾彬:我也觉得非常奇怪,比方说德国最重要的日报,《法兰克福汇报》(《南方日报》音),他们每天有关中国,肯定有好多好多消息,政治、经济、文化什么都有,每天都有。但是当地的报纸,也是,这个我觉得也非常奇怪。但是你不要忘了,德国人,他们从17世纪开始,从莱比尼茨开始,从中国来看自己,想通过中国哲学了解自己。

  梁文道:《易经》。

  顾彬:对,另外世纪末一个比较重要的当时会说德国,现在说维也纳的诗人,他说,我们的欧洲文化有问题,有困难,我们差不多完蛋了,所以我们应该向中国和印度学习,我们应该用中国和印度的经验来恢复我们原来的文化。所以这可能是一个我们的传统,如果我们不是从外面看我们自己,我们不行了。我们好像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们想多通过中国,少通过美国,作为人。

  窦文涛:所以在德国的东方学?

  梁文道:一向很强。

  窦文涛:也一向非常强势,非常有名的。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先去一下广告,《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