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劝业会:南京一个世纪前的世博会(图)(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洋劝业会:南京一个世纪前的世博会(图)(4)
2010年04月22日 09:20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清末南洋劝业会明信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鲁迅、茅盾等名家悉数登场劝业会

  与南洋劝业会“振兴实业”而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相比,它的“开通民智”“引领风气”的先导作用更为主要。博览会“采取国内之精华,集各业之大成,使人民不习见之物,一一罗致于前,实赋教育于无形,其功效之巨,亦倍于学校”,可谓“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给所有参观者都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队伍中,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享有盛誉的大作家鲁迅、茅盾、叶圣陶等悉数登场。

  百年前的1910年,鲁迅先生正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中学教师。他与学校其他老师商定,秋游要带领全校两百多学生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他认为学生要学习科学,开阔视野,求得知识,不论文科理科,必须接触实际,见到实物,亲身尝试体验一下,才能心领神会。而我们教育的毛病是在旅行实践上做得太少。我们不但旅行少,而且还要说些漂亮的自圆之词,例如: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于是教师与学生一样,只会死读书读死书。

  鲁迅带着这两百多人的队伍,从绍兴经杭州到嘉兴,再由苏州到南京。到了南京下关车站,已是夜晚时分。学生们走下站台,抬头一望,只见对面狮子山上有用电灯排列成的约一米见方的“南洋劝业会”五个大字,这对未曾见过这么多电灯的学生来说,恍若梦境。

  鲁迅亲自带领学生们一个馆一个馆认真参观,为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得更多,鲁迅除安排学生白天参观外,还精心安排了夜游。因为这些学生从未见到这么多电灯,而劝业会会场夜间电灯齐明,学生们常常留连于灯下,直到夜半始回。过去以为电灯有知觉能自生自灭,现在看到有开关装置,原来的错解不用鲁迅解释就全部消除了。

  近代知名教育家骆憬甫时为浙江一师的学生,他和他的同学们参观了“南洋劝业会——中国破天荒的第一次盛会”。当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杭州出发时,一师的日籍教师还用手枪对着天空开了一枪以示欢送。骆憬甫当年25岁,一路参观下来,感慨万千。他说:经过了这次旅行参观,才认识了世界的大和自己的渺小。真是“胜读十年书”了,确是我一生中一个重大关键。

  当年正在上中学的苏州草桥中学学生郑逸梅、叶圣陶也参观了南洋劝业会。郑逸梅晚年津津有味地回忆道:

  这个会场占地很大,特铺铁轨,驰行小火车,可以绕场一周,以助游客兴趣。这里每省辟一专馆,陈列各省的生产物资,各馆的布局和建筑各不相同,以符合地方特色……劝业会还附设有旅社、餐馆、戏院、游泳池,因为种种商品和工艺美术,标新立异,一天难以全部看完,备了膳宿,可以连续浏览,还可看戏、游泳,调剂一下生活,考虑可算非常周到了。

  叶圣陶也曾经撰文回忆起自己参观劝业会的经历:

  学校组织我们到南京参加南洋劝业会。正走到会场的正门,突然下起了一阵很大的急雨。但同学们好像没这回事,立正停步,成双行,向左转,报数,然后散开,到各个馆里去参观,秩序井然。第二天,《会场日报》特别刊载说苏州草桥中学来参观,完全是军队模样,遇到阵雨,队伍绝不散乱,学生个个精神百倍。

  叶圣陶很珍重这一则新闻纪事,认为是这次旅行的荣誉,从中也能看到这次旅行对学生荣誉感、集体感、纪律感的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

  茅盾当时所求学的学校湖州中学也组织参观了南洋劝业会。每人交费十元,茅盾怕母亲不赞成他去参观,就写信给母亲说,我现在身上有十多元钱,这是你给我半年的零花钱。如果你不赞成我去,那我就用这笔零花钱来抵账吧!想不到茅盾的母亲非常开明,积极支持。她立即寄来回信并汇来了十元钱。信中说:你在南京看到喜欢的书,或其他东西,只要手头的钱够,可以买下,日后我再寄钱给你。茅盾在南京参观了南洋劝业会后,还悠闲地逛了旧书店,游览了雨花台。这次南京之游,成了茅盾中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1910年11月29日,南洋劝业会圆满落幕。劝业会虽具有“提倡国货”的性质,“却也并非限于狭义的仅仅振兴国货为止,而实隐隐具有发扬社会文化产业的全般责任”,南洋劝业会奠定了近代中国博览会的基础,通过南洋劝业会,博览会这一近代工业时代最为重要的产物走进了古老中国,而古老中国也以图新自强的面貌在经历了最初的拒绝和迟疑后终于迈开脚步走进了博览会走向了世界,从此“是博览会之利益,固已尽人知之。”

  马建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