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海国考“缺考率”创纪录 考生多元心态透视

2010年12月07日 16:2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通俗说的“国考”,正式的说法应该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笔试项目。

  “国考”只考《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门,考试一天结束,但其“相对”难度,可能并不输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2011年国考共提供岗位1.6万个,但报名考试并通过资格审核合格的141万人,平均竞争比达到88:1。

  2011年“国考”已于前日开考并结束,报考考生连续三年突破百万,“热度”不减。但有一个新现象:据上海媒体报道,上海地区考生出考率在86%左右,缺考率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加约3至4个百分点。山东、河南等地也出现类似情形。

  当然,百万考生中也有人选择继续“死磕”,这次不行,下次再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想。

  弃考者一:竞争者太多

  前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张凌(化名)弃考了。这原本应该是她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对即将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她而言,这次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次。“放弃的原因有很多。”张凌说,语气中并没有惋惜的意思。

  她所报考的民政部某岗位共有1700多名考生报考,“1700比1,这概率和中彩票一样。”张凌说,“我对考上基本不抱希望。”她的专业是社会保障,这次能够报考的岗位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都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限制条件。她报完岗位后和同学一说,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报考了同一个岗位,“完了,一起做炮灰吧。”她的同学当时开玩笑说。

  她弃考还有一个原因,是要跟随男朋友到上海工作,“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去北京。”

  但她现在每天都还在坚持复习公务员考试,“读书看报做真题,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晚上上网投简历。”她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因为还想参加上海公务员考试,而且不少事业单位、企业的笔试题和公务员考试题有些类似。

  在张凌看来,报考公务员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常规动作”,她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考过好几次,“一般是本科毕业考一次,研究生毕业考一次,加上地方公务员的考试,大家都身经百‘考’了。”张凌说,“我们最擅长的,也许就是考试。”

  本科毕业的时候,张凌报考了广州边防检查总站,进了面试,却卡在了体检上。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张凌以本科学历报考了浦东干部学院,那是“考着玩,积累考试经验”。上周日的考试应该是她学生生涯最后一次“国考”,她却放弃了。

  以后还会考吗?“那要看以后的工作状态和发展前景了……”她始终认为公务员是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尤其在养老和医疗方面很有保障,这也许是众多应届生对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其实报考公务员就和投简历一样,只是一次找工作的机会,没有必要孤注一掷。”张凌笑着说,“反正交完考试费就有一次笔试机会,比投简历的成功率更高呢。”

  弃考者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昨天,当和记者谈及自己放弃国考的原因时,王元(化名)显得很淡定,“没什么特别纠结的,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想通了。”

  王元,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应届硕士生,原本今年报考了国家部委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位,成绩不错的她本也通过资格审查。然而,考试的前两天,她下了一个坚定的决心:放弃考试。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已经拿到了一家金融机构不错的录用通知。”王元笑笑,“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当初报考国家公务员,只是希望多给自己一个选择。毕竟那时候,手头一个录用通知也没有,心里慌嘛!”

  自认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明确的王元,心里对各个职业的排序有一本清晰的账:“学习的是商科,自己也喜欢这个专业,又可以发挥专业特长,所以首选的是金融机构;第二选择,是做公务员,因为是女生,觉得一份稳定、有社会地位的工作也是不错的;再往下的排序,可以是当老师,因为有自由的时间可以支配……既然已经有了一,为什么还要去选二呢?”

  “当然,我觉得就算这次去考,估计也是充当分母去了!”王元说,自己上网查过了,这个职位通过审核的居然有将近1000人!“查询报考人数后,我的心也就凉了大半截。老实说,这段时间,我又是忙论文,又是找工作,基本没怎么复习,更没参加什么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这怎么跟那些专业考霸们比呀?何苦去受那份痛苦的‘考验’?”根据王元的观察,“估计弃考的人这种情况居多。看到那么多人报考,就已经吓怕了。”

  谈到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持续热度,王元觉得完全可以理解:“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就更难。不可否认,相比别的工作,公务员的吸引力强。”但是,她同时觉得,“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想过,比如,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适不适合做公务员?你对这份职业的期待是怎么样的?你的专业知识会不会因此荒废?”她还注意到,这几年的“国考”招录说明,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报考者拥有基层工作经历,“我想,即使毕业的时候没考公务员,以后想考也还是有机会的。”

  坚持者:屡败屡战已五次

  26岁的王卓(化名)已是第五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考得不太顺手,觉得题目深了,尤其是数学题。”

  第一次“国考”,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本科毕业后;第二次,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研究生一年级;第三次,研究生二年级;第四次,研究生三年级;第五次,工作4个月内,上周末。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是为了第四次的“练兵”,尽管那次考得不错,但仍有10分之差。

  尽管有考生在微博中调侃地表示乐观:“不考个十次八次的,怎么对得起‘国考’这么高的头衔?”但真实世界中,王卓觉得,考了若干次的人生多少有些灰暗。

  明年还考吗?目前王卓的打算还是考:“再考两三回吧。我现在住在单位宿舍,每天傍晚6点下班就能备考,想读多晚读多晚,同屋的哥们关系铁,不会介意。”

  究竟为什么要考?“为了稳定的工作,也和我稳当的性格相符。”但现在的工作不也是挺稳定的事业单位吗?“现在工作在郊区,生活不是很方便,不太理想。”记者再追问:即使“国考”通过后,不是也可能被派往郊区工作吗……

  王卓终于道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有官本位的想法吧。”

  王卓来自河北某县城,家里人都支持他参加“国考”。高考成绩在县里名列前茅的王卓,本科成绩很不错,临到毕业,为了“双保险”,他一手准备考研,一手准备“国考”。“国考”失败,研究生倒是考上了,不过,由于英语差了一分,他被调剂到了不太喜欢的专业。这坚定了他继续“国考”、当公务员的计划。

  记者问:如果耗费同样的精力发奋工作,是不是也很有可能发展得不错呢?王卓说,这个问题,最好的朋友也与他谈过几次,但他还是决定坚持考公务员,只不过,在坚持的同时尽量不耽误工作。

  他今年8月刚工作,现在还处于熟悉业务的阶段,因此上周末的这第五次“国考”,忙得压根没时间准备。下一次,以及下下次呢?王卓说,他会制订严格的学习计划。

  “我还是希望两者兼顾,当然,我也知道这很难。”

  过来人:公务员只是份工作

  现在回想2009年报考公务员的经历,小未(化名)还觉得那只是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毕业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招聘市场一片惨淡,辅导员都急了,特别开会要求大家都去报名,毕竟报名费只要100多元,却多了一个选择。”

  更重要的是,“像我这样的中文研究生,27岁,女生,自己向往的企业几乎看都不会看你一眼,就算你来自好大学又怎样。”在小未看来,正是越来越缺乏安全感的学生,一点点把“国考”捂热了,“当时,我们全班都报了名。”

  对那些缺考学生,小未觉得很好理解,“除了一心要走公务员这条路的,当时大多数人在其它方向的努力一个都不少:网申,宣讲会,招聘会,加上写毕业论文,随时可能找到新的方向,于是弃考而去。”小未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对考试主力军应届毕业生来说,真正安心备考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少,大多数人都只是试一试,“既然如此,也可以不试。所以别看新闻报道说某岗位动辄报名录取比例千分之一,其实真正有实力的可能也就十来个。”

  听小未说自己当时的考试成绩,确实不错。她报考的岗位,报名人数上千,录取7人,她考了第三。但以她自己的话说,“我的经验没啥借鉴价值。11月底考试,10月中旬才买好书,参加了学校的一个辅导班,讲了两天我才搞清楚公务员考试是怎么回事,后来基本每天保持3至4小时看书时间,持续一个月。”小未笑着说,“当时流行啥也不准备的‘裸考’,我们这样的算是‘比基尼考’,稍做准备,匆忙上阵。”

  对自己的成功,小未的总结是“考试策略得当,加上有些运气成分”。笔试中,她直接将自己的最弱项数学一笔带过,将自己有把握的部分做足。面试前,没上辅导班的她又认真在网上学习前辈经验,面试时虽然按规定要回答的五道题,她只答了四道,但最终还是被录取,“顺利得有点超乎预料。”小未说。

  最终,全班仅有小未一人考上了这份人人羡慕的国家公务员岗位,“当时很多人都眼馋,但如今一年半已过,回头再看,当时落榜的同学发展得也不错。”小未说,“说实话,我希望大家都能对公务员和公务员考放平心态。公务员也只是份工作,和其他上班族一样,都是一个大机器里的一颗小螺丝钉。它没有些人想得那么好,当然也没那么糟,甘苦自知吧。”(记者 孔令君 梁建刚 周楠 林环)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