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与厦大国学院合作 白鹭洲建书院8月起传播国学
2007年05月25日 11:05 来源:东南早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曾在我国历史上延续千年、如今沉寂已久的书院文化现象将在鹭岛以新的面貌复兴。记者昨天获悉,白鹭洲东部正在建设的筼筜书院预计8月份即可建成投用,“至于何时开班招生授课,目前尚未确定”。据悉,筼筜书院将与鹭洲东公园的园林景观相结合,成为新时代弘扬国学的文化平台。

  会开设国学培训班

  书院包含“讲堂”“学堂”“展廊”三大组成部分。讲堂用于举办专家学者主题讲座,举行学术报告等;学堂主要用于举办海内外青少年国学培训班、讲习班;展廊则是以复制或碑刻先哲格言、艺术作品的形式进行传播。

  白鹭洲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王维生说,根据初步规划,筼筜书院是公益性质的,将坚持学术性。

  此外,书院还计划开展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将与厦大国学院合作

  院长是书院的灵魂,院长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对书院的档次具有重要意义。筼筜书院将聘请海内外知名的国学大师来担任院长。

  王维生透露,筼筜书院建成后,将依托厦门大学国学院的师资力量,两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调查

  厦门渐掀“国学热”

  书院的建设,让“国学”二字重新为厦门人所审视。

  渊源:国学在厦门历史悠久

  据说福建的国学情结始于“程门立雪”这则千古流芳的尊师佳话。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杨时、游酢,青年时曾拜程颢为师,有一天程颢坐着睡着了,二人“侍立不去”,等程颢醒来的时候,“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门立雪”的两名青年都是福建人氏,“延平四贤”之一的杨时更是被誉为“道南第一人”,开闽学之先河。

  史料记载,厦门最早的书院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创建于同安县城的文公书院,此后历朝都有书院创设。而根据新编《厦门市志》的记载,到清朝末年,有名可考的书院共有19所。这19所书院中,除文公书院外,其余全部是清朝创建的。

  中兴:厦大国学院再举国学

  近代,国学在厦门的兴起以厦门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为标志。1926年10月10日,厦门大学继北京大学“国学门”、清华大学“国学院”之后设立“国学研究院”。当时的国学研究院延揽鲁迅、林语堂、顾颉刚、法国汉学家戴密微等名家,人才汇聚,一时成为南方国学研究重镇。可惜由于多种原因,仅持续半年多即停办。

  2006年12月,厦大国学研究院时隔80年后正式复办。据厦大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介绍,未来厦大国学研究院将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并进而深入研究朱熹与闽学影响下的闽台及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建构国学研究的东南风格。

  朱水涌说,目前厦大国学院还没有招生打算,但如果国学成为一门学科则将考虑以招收一批研究生为主,同时考虑向社会开放进行普及教育。厦大方面还透露,今年厦大将以一个名叫“哲学基地实验班”名义招收40名国学方向的本科生,属于哲学系。

  现状:把“国学热”“烧”到国外

  从接连出现的国学短信、少儿读经班,再到高校举办国学讲座、企业家参加国学培训、厦大到国外建立孔子学院等,“国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04年,厦门青少年宫开办过国学班,面向幼儿园中班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授课,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

  2006年开始,厦大先后在泰国、英国等国家建立孔子学院,把这股“国学热”渐渐地“烧”到了国外。而厦门大学复办国学院,更是把这股“国学热”推向了一个高潮,学校为复办国学院预热而组织的几场国学讲座场场爆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观点

  用意很好,但前景难测

  郭坤聪(厦门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

  书院的建设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选址白鹭洲似乎不大妥。历史上,厦门比较著名的几个书院都位于闹市区,容易吸引人气。

  何丙仲(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

  建书院的用意很好,但好像有点赶时髦的味道,不要到最后把筼筜书院办成了“三味书屋”。

  龚洁(厦门博物馆原馆长):

  书院前景很难预测,师资、教材、办学方向等都是大问题,总不能光培养一些会说“之乎者也”的“人才”吧?现在这个社会,光读四书五经是没有用的,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学习。

  彭一万(厦门市旅游局原局长):

  这个书院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真的很难说。不是光有资金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人才和学术水平。有钱不一定就能邀请到真正的国学大师。如果群众没有一定的国学基础,请再多再好的专家来也徒然。

  陈鼓应教授(著名国学大师):

  中国国力的提升使越来越多人寻根本国文化,为国学的复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厦门是一个人文气息比较浓厚的国际性港口城市,有很多华侨在外国,正是复兴和发扬国学的最好家园。(记者林泽贵)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