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中国学生的“编外”导师(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李开复:中国学生的“编外”导师(图)
2009年12月18日 14: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南开大学李开复创新讲座现场,没有座位的学生直接坐在地上,颇有些追星的味道。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记者 黄蔚

  捣蛋的童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26岁成为副教授,33岁已是苹果公司副总裁。微软公司原全球副总裁,谷歌中国创始人、原全球副总裁。如今办起了他心目中的一所“大学”——创新工场,力图将其打造为创业者的黄浦军校……

  当然,他的影响力不只源自他卓越的科学贡献和事业成就,更源于他对中国青年学生的热诚关心与倾情奉献。他说,很希望别人在忘记谷歌、忘记创新工场、忘记他所有的事业之后,还能叫他一声“开复老师”。

  10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励志讲坛”,上千名大学生用不息的掌声和期许的目光迎来了IT行业的传奇人物、创业成功的时代符号——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在李开复博士的谈笑风生中,大学生们走进了他不同寻常的成长岁月,体味了他作为成功职业经理人的职场经验。学生们频频点头,笑声不断。

  演讲的最后,李开复说:“两三年前,我希望我的墓志铭写的是:‘李开复,科学家、企业家,曾在3个顶尖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发明了人人可用的技术,让人人从中获益。’但是今天,我会把这段话刻在自己的墓志铭上——‘李开复,一个热心教育者,他在中国崛起的时候,来到中国大学生身边,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

  李开复说

  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完美工作的标准是:有浓厚的兴趣,有成长的空间,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做最好的领导,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为大学生解惑

  解惑之一:如何发现兴趣?

  李开复常对学生们说,有人认为,必须要做总裁、科学家才会有激情,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举例说,他在西雅图时,曾经认识一个在市场经营一家有名鱼店的老板。老板和每一名员工都非常有激情。他们每天唱着歌,把鱼从车上一条条地扔到摊上。进到店铺,伙计们会亲切地把免费的熏鱼或螃蟹腿送到顾客面前。有时,他们会把一条大鱼放到顾客面前,问:“要不要照张像,以便骗你老婆说这是你钓到的鱼?”不久前,老板的激情被一名书商相中,出了一本畅销书。现在,这个老板被很多大企业请去,讲授如何调动员工的热情。

  在李开复看来,如果一个学生只想着自己将来能拿多少薪水,那么他的成功必将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学生能找到一个符合自己理想与兴趣的方向,又善于学习和积累,那他的前途就无可估量了。如果现在还找不到自己的兴趣,那就保持一颗好奇心,多多尝试。

  解惑之二:如何面对失败?

  李开复对学生们说,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希望每位同学都是不断倒水入杯的乐观者。因为,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与挫折。21世纪,环境因素时刻在改变,这增大了失败的几率和风险。畏惧失败的人会在失败面前跌倒,并彻底丧失继续尝试的勇气。而乐观向上的人却总能把失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善于把失败看成提高自己的最好机会。显然,乐观向上的人更容易适应21世纪的竞争环境,更容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解惑之三:在大学里学什么?

  李开复认为,大学4年既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4年,也是学生最容易被误导的4年。学校除了要培养高智商人才之外,还必须培养人品好和有团队精神的人才。好人品就是“灵商”,团队精神就是“情商”,否则走出校门的人才很可能成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畸形人才。大学生应该在大学里全面发展。

  解惑之四:如何选择导师?

  李开复认为,有一类导师,有很多项目,学生跟着这样的导师,3年的学习时间很可能都在替导师打工赚钱。这样的导师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博士找工作时,招聘企业看的还是创新和研究能力,而不是做过多少项目。因此,选择这类导师要谨慎。

  还有一类导师可能上了年纪,近年来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个老师人品不错,接纳并鼓励学生持有与他不同的想法,并且能从方法论上指导学生,这样的导师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也就是说,博士生可以选择那种没有太多时间给你,也不会给你太多具体、细致的指导,却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之胸怀的导师。

  解惑之五:如何理解成功?

  李开复说,中国青年最有竞争力、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就是对成功的渴望。但是这种渴望有时会使人浮躁,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获得名利。李开复在自己的4本书中不断强调成功不是获得名利。如果真的想要得到名利,还是应该追求理想,做有兴趣的事情,最终收获的自然是名利。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