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大学生让他找到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李开复:大学生让他找到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图)
2009年12月18日 14: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3月,李开复在厦门大学演讲。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师者”历程 指导成才的人生导师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让他找到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1988年4月,李开复拿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这离他1983年入学只有4年半时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学院,他的同学平均6年以上才能拿到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那年,李开复26岁,在恩师的盛情邀请下选择留校任教,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有段时间,李开复的父亲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孜孜不倦地作着中国近代史方面的研究。他与李开复一起在匹兹堡住了半年左右。李开复每天早上上班时,会开车把父亲送到匹兹堡大学的东亚图书馆,晚上下班时接父亲回家。

  一次,李开复发现父亲书案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老牛明知夕阳短,不必扬鞭自奋蹄”。李开复还发觉,父亲提到中国的时候,眼神里总是流露出悲伤和怀念。父亲对中国的爱,非常明显地显露出来。父亲一直期望家人中能有人回到中国工作,总是问李开复:“是不是有机会把你做的最先进的研究带回祖国?”父亲的中国情结,像一条无声的溪流,注入了李开复的心中,对他今后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回到中国工作的机会终于来了。1998年到2000年,被微软公司派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的两年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他说:“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我遇到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让我感慨万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朝气和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动。我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帮助。”

  就是受这份责任感的驱使,李开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关注中国青年。2000年,他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2005年,李开复被谷歌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在其间居住在美国的5年里,他先后回国15次,作了50场演讲。从2000年开始到2009年,李开复为大学生创作了7封《写给中国大学生的信》,谈了很多他的体会和经验,内容分别是“从诚信谈起”、“从优秀到卓越”、“成功、自信、快乐”、“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你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智慧”、“21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

  李开复还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如今,“开复学生网”已成为中国青年学子非常喜爱的网络社区。会员总数超过10万,一日发帖数多达2000篇。在“开复学生网”的社区论坛里,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专家以及大洋彼岸的外国青年,就学习、工作、情感、成长、留学、等问题进行自由的讨论。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向李开复提问。李开复总是会抽出时间,在网上和学生们谈心,为他们释疑解惑。

  创新往往是李开复演讲的主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位学生听毕李开复关于创新的阐述后说:“‘中国青年的优势在于对成功的极度渴望’,‘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有判断力,要懂得什么时候该停一停’,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成功的渴望会给一个人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往往成功者需要的却是能够控制这种动力的一个刹车踏板。成功就在前方,不代表应该瞄准方向一头扎到底。李老师告诉我的这个道理让我受益终身。”

  经济学院学生刘诗加说:“李开复先生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他内心充斥着对中国年轻人的关怀和责任感,充满着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他驰骋商界,然而一站上讲台,就有了一种为人师的气质,带着迷人的微笑,慈祥而庄重。我想,就是这种对教育的责任和对下一代的期待,真正感动了我们。”

  外国语学院一位姓何的学生说:“开复先生在创新工场给出了他的创新元素:新的理念、可行性、用户价值。这拓展了创新的含义,打破了我脑中关于创新的思维定式,使我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我相信,拥有一颗火热的心、一个冷静的头脑,就会像他那样,赢得‘创新的未来’!”

  李开复这样解释他多次与大学生交流的举动:“我的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在特定企业,而是向青年一代传承知识和经验。中国学生非常优秀,但他们面对着高期望的父母,习惯于应试教育,有着浮躁的社会心态,不免感到困惑。如果能够有过来人帮他们指路,他们就能走得更踏实、更精确一些。”

  李开复曾经梦想自己创办一所大学,为中国培养创新人才。现在,他心中的这个大学已经建成了,它的名字就叫“创新工场”。创办创新工场,是为了填补中国天使投资的空缺,是为了把创新工场打造成创业者的黄埔军校,招聘一些最有能力、最有潜力的创业者和工程师,把他们打造成市场嗅觉灵敏、市场定位精准、实现迅速创业的精英团队。

  心怀这样的目标,李开复多次在演讲中寄语青年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只有融会中西的人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人才。我深信,唯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唯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李开复足迹

  1966年—1972年,中国台湾地区就读小学;

  1972年—1979年,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年—198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学士学位;

  1983年—1988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199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年—1996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年—1998年,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子公司总裁);

  1998年—2004年,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2005年7月,离开微软,闪电加盟谷歌;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出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注:相关背景资料摘自李开复自述及在高校的演讲实录)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