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就业指导红皮书 学生海投简历今后或将消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手持就业指导红皮书 学生海投简历今后或将消失
2009年01月16日 15:02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师,我以前是其他专业转到化学系的,专业底子很薄。现在就业这么难,我该去哪里找工作啊?”面对学生的困惑,年轻的复旦大学化学系辅导员秦枫老师再也不会感到茫然。手头那本刚刚“出炉”的化学系毕业生就业指导红皮书,详细分析了化学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特点,竞争优势和近四年的就业去向等。

  年轻辅导员心中有了就业方向图

  谈到复旦大学化学系学生的特点,毕业后都去了哪里,2005年才从这个系毕业的秦老师一度也很难说得清楚。作为一个带着100多名毕业生的辅导员,秦老师说,“我虽然对化学系学生的就业去向大致了解,但是没有系统的概念。而我所带的班级里有100多名毕业生,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求职期待,如何指导他们找工作,我也曾经担心过。”

  秦老师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她开始参与学校就业部门和化学系老师联手编制的“就业指导红皮书”,在对过去四年一个个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统计中,在对本科生与硕士生就业情况的数据对比中,化学系的人才流向地图渐渐在她心中成型。

  “过去我们总觉得化学系的学生可能就是进化工厂,其实我们的学生就业去向很广,比如进欧莱雅、联合利华等日化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这些岗位都是与化学专业相关,我们的学生在那里也很有优势。但是在对比往届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情况中我们也发现,社会上对化学系学生的需求更多倾向选择硕士生,所以我们也鼓励学生继续进修,比如今年我带的100多名毕业生,有57名学生选择了考研,这样他们将来出来后会更有优势。”

  红皮书成毕业生求职指南针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唐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复旦就业中心开始与该校各院系合作,编制毕业生就业指导红皮书。

  “今年我们还将陆续联合各院系,撰写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就业环境分析报告和就业指导红皮书,为学生就业指明方向,不再盲目‘海投’简历,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求职。”唐晓林告诉记者。

  “这样有几个好处,”唐晓林告诉记者,除了毕业生可以拿着红皮书按图索骥去找工作,也有利于在校生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说大一新生,看到红皮书后可以及早了解自己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未来的就业环境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业。而另外一些学生,也可以通过红皮书,及早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都需要什么专业出身,从而尽早转换专业。”

  而就业指导红皮书更大的功效在于它可以通过调研直接指导大学招生。“比如有些专业更倾向于招收硕士生,那么我们就建议招生部门减少该专业的本科生招收规模,更多招收本硕连读的学生。”唐晓林认为,只有从源头上调整招生规模,才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这一做法可能在今年还看不出明显成效,但是对2010年和2011年毕业的学生将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应急托底

  母校岗位为复旦学子保留最后机会

  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无法避免。如何在非常时期下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唐晓林称,他们已经制定了最后的托底计划。“到今年三四月份,考研成绩将会下来,出国的offer也已经发放完毕,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一批相对优秀的学生,因为想考研或出国而耽误了求职最佳时机,可能会一时间很难找到好工作。对于这批学生,我们已经帮他们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唐晓林透露,每一年复旦大学本身也会产生300余个新岗位,其中,至少有200个类似实验室技术人员、教辅人员等岗位并不需要博士生和硕士生,本科生就可以胜任。“过去,这样的岗位可能对复旦的学生并不具有吸引力,但是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这些岗位可以帮学生托托底。”“另外,我们还在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如果到今年五六月份还是有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他们可以来帮我们去拓展就业市场。我们打算用一种新型的用工机制,让学生和中介机构签约,然后外派到我们学校为我们开拓就业市场,我们来发放工资。这样既确保了学生的生活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开拓就业市场过程中,他们只要遇到合适的工作,随时可以离开。”

  专访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

  就业信息应时时更新

  “我希望能有个社会中介机构,将就业信息像股市一样时时更新,哪些岗位需要人,某个岗位今天招了几个人,还需要几个人,如果每天都有更新,大学生找工作就不再盲目,找起来也就更有针对性。”

  “不是大学生没有能力,而是他们没有机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认为,当前人才市场环境的不健全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的信息都不够畅通。对此,蔡达峰有一个近乎“疯狂”的畅想,“我希望能有个社会中介机构,将就业信息像股市一样时时更新,哪些岗位需要人,哪个岗位今天招了几个人,还需要几个人,如果每天都有更新,大学生找工作就不再盲目,找起来也就更有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很快,但就业机会却没有同步增长,蔡达峰认为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背景。“此外,我们还是要加快改善我们现在企业界的用人制度和用人机制,使得我们的用人制度更加灵活开放,能够真正朝着以能力为上的原则发展,使更有能力的人得到更好的机会。”

  “最近,政府、社会各方面都开始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觉得,我们的大学也可以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培养能力。”蔡达峰说,大学教育应该从过去的粗放的、规模化的培养方式调整到符合实际需求和学生特点的培养方式,现在大学的学生培养指导方针通常内容很空,而培养方案也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今后我们的大学应该倡导有针对性的特色培养,大学有大学的特色,各专业院系有各专业院系的特色。”

  蔡达峰认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学都是包分配的,自从实行就业双向选择后,大学没有了就业的责任,也渐渐失去了这一方面的意识。 “我们一直在倡导,学校不要只关心学生的上课问题,而不关心学生的未来。”蔡达峰认为,衡量一所高校的好坏,可以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评价作为一个指标。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之下,大学生该如何走过这个寒冬?蔡达峰语重心长地说道,“千万别呆在家里,一定要走出去。”他认为,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下,大学生要先进入社会,“千万不要把第一份工作当作终身的工作,不要简单地只看工资的多少,而是当作了解社会的一份经验。”

  首席记者 朱文娟

  市人大代表

  带着红皮书找工作有好处

  带着“指南书找工作”,市人大代表、虹口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汪美萍对此表示,这是指导就业的一种办法,可以让学生知道求职的一种路径,通过“风向标”以减少盲目性。

  “从职业援助角度,的确能帮助学生减少盲从性。尤其现在部分企业减员裁员,如果学生病急乱投医的话,求职成功率更是大打折扣。有指南书,至少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专业更多流向了什么的工作,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多从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不过,汪美萍提醒,这种方式仍然只是一个参考标准而非绝对导向,学生需理性对待。

  记者 刘昕璐

  市政协委员

  为学生提供快捷信息服务很重要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不是重复了十年的老问题,而是一个全新的就业问题。”

  市政协委员刘玉祥会上递交了《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建议高校及时作出调整,促进学生就业。

  刘玉祥表示,高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要认真分析从就业状况和就业率所反射出来的社会对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素质拓展等的不同要求,及时进行改革调整。要把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率作为办学的导向仪、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金石。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开展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形成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的自适应机制。

  怎样具体操作?刘玉祥建议,要建立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及早启动就业指导课程,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同时,进行有个性的“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等就业指导。要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为就业学生提供丰富、快捷、详尽、方便的就业信息服务。

  除此之外,刘玉祥还提出了几条促进学生就业的具体建议,如建立未就业或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本市生源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着力消除对女性大学生就业的性格排斥等。

  记者 王婧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