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商品房空置率调查 多是二次置业者偶尔入住(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太原商品房空置率调查 多是二次置业者偶尔入住(3)

2010年09月06日 13:55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项目名称:滨东花园

  总户数:1270户

  交付时间:2004年

  空置率:30%

  调查方式:用电量

  北临长风大街、西朝汾河公园、环境优美、升值空间大……是许多人看好滨东花园的原因,投资者也蜂拥而至。早在2004年,该小区一期房销售起价就在4000元左右,到2006年二期房时,该小区的房价已经蹿到了均价10000元的水平。

  7号楼有一套住房的临街玻璃上贴着房屋出租启事,记者与户主联系后了解到,业主姓刘,是忻州人,这套房子是为之前在太原上大学的儿子买的,原以为孩子会在太原工作结婚,“可人家毕业后直接跑北京了,这套房子相当于白买,不过因为升值空间还挺大,我准备留着,能租出去就租出去赚个物业费,租不出去就继续放着。”

  滨东花园小区有9幢楼,共1270套住房,最小的户型面积都有140多平方米。站在楼下能看到许多低层住房没有装修、居住的迹象。因为该小区使用的是远传电表,从物业公司的电脑上可以看出,很多人家一个月的用电量在20度以下,有的用电量几乎为零,基本上处于空置状态,约占小区所有住房的30%,近400户。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400户中,约有100户是没有交接房的,用电量低的是外地购房者,周末偶尔过来住几天。剩下一大部分是虽然已经交接房但未入住也未出租的,属于投资购房。

  项目名称:鼎太风华

  总户数:422户

  交房时间:2009年4月

  空置率:40%左右

  调查方式:业主装修、出租情况

  鼎太风华小区位于大营盘十字路口东南角,南内环街与并州路的交叉口。北临南内环街,西临并州路,东邻三十二中,附近有大营盘小学、太原师范学院,交通便捷,小区由一栋商务写字楼、两栋高档公寓楼、一栋住宅楼及沿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三层临街金钻商铺共同围合成一个步入式中心庭院,住宅建筑面积15032平方米,据介绍,该项目在开盘当日就销售一空。

  8月24日上午10时,记者走进鼎太风华小区的中心庭院,站在庭院绿化区附近,可清楚地听到四周楼上传来装修的电锯声。小区物业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商务写字楼正在进行最后两层的装修,而整个小区的装修率达到 80%,入住率也在60%左右。这与记者从太原市热力公司获取的信息基本吻合:太原城南热网资料显示,在上一采暖季,该小区通暖户为185户,入住率仅有43%,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装修、晾晒,入住率又上升了两成左右。

  在大楼一层的客服中心,小区物业专门设置了接待区,向外来租房、买房人提供信息。记者粗略浏览了信息登记表,至少有上百位业主在这里登记了出租房屋的信息,其中还有不少未经装修的住宅可供租客长期租赁。负责登记联系表格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因为该小区位于市中心,地段好、配套设施齐全,未来升值空间很大,所以很多购房者都不是第一次置业,多为投资买房,所以自住的少,出租的多。

  2 调查分析

  调查结束,记者整理调查结果发现,除了地处学区、商务区的楼盘,入住及出租率能达到95%以上外,二次置业者多的小区,很多业主都是偶尔入住,或者是等待配套设施齐全才入住,空置率在20%左右。由于升值空间大、投资购房者多的小区空置率甚至达到30%—40%。省城楼市呈现一种地段愈好、房价愈高、户型愈大,投资购房者就愈多,小区空置率也愈高的态势。“目前,太原东山片区房价较低,房源几乎是一房难求,这就意味着中低价位的、能解决刚性住房需求的商品房空置率要低。”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太原机构负责人李峰的观点与本报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李峰表示,空置率的调查其实是对房价不断上涨原因的探究。房屋空置说明房源出售了,但没有解决住房刚性需求,市场存在供需矛盾,供不应求就会导致房价上涨。当房价持续高涨,普通消费者更无力承担买房费用,而投资购房的人却越多,空置率也就越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空置率高意味着房价虚高,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

  3 延伸调查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商品房供求平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的力度,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毋庸置疑,省城已交房的商品房项目确实存在空置现象,有的小区空置率甚至达到40%以上,已经成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那么这些空置房为什么会被空下呢?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