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政后 二三线城市楼市众生相(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9月新政后 二三线城市楼市众生相(2)

2010年10月15日 08:4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兰州:楼市连续“回暖”现象恐难持续

  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兰州市商品房销售量从6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增长,特别是9月份销量为今年最高,这种“回暖”迹象让许多人认为兰州楼市重新走出了低谷。但进入10月份以后,许多楼盘重新又进入了看房者多、购买者少的局面,同时在兰州房价依然居高不下、部分楼盘价格还在上涨的前提下,这种“回暖”迹象恐难持续。

  兰州市房地产交易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兰州市商品房在年初3月份出现成交高峰,成交套数达到1202套,成交面积127662.9平方米,此后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下跌,到5月国家出台有关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后跌入低谷。

  但从6月份以后,兰州楼市成交量连续4个月稳步增加,尤其7月份成交量和成交面积较6月份环比增长了5成以上。8月成交过千套,九月兰州楼市迎来“回暖”迹象,仅在9月的前半个月里,兰州新建商品房就成交了1029套,成交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是今年兰州整个5月商品房成交量的2.5倍。已经超过了7月整月的922套和8月整月的1016套,估计9月份全月兰州商品房成交将超过1800套,为今年以来单月份最大的销量。

  今年8月、9月间,在兰州市内七里河板块一个大型主力楼盘开盘当日,开盘价格就达到了每平方米7500元,但楼市新政并没有影响到房屋的销售。包括这个楼盘在内,兰州市另一新近大盘项目,每天前来咨询和签订购买合同的购房者也是络绎不绝。

  许多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了关注,因为这两个楼盘被誉为兰州市房地产业今年下半年走势的一个风向标。过高的开盘价、火热的销售场景,是许多人认为兰州楼市将迎来“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

  但进入10月份以后,兰州楼市并没有延续9月份出现的“回暖”迹象,许多楼盘重新又进入了看房者多、购买者少的情况。

  记者10月初前往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楼盘较为集中的雁滩板块进行采访,在其中一家紧邻黄河、以精装修房屋为主的楼盘售楼处,记者并没有看到往年长假期间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只有不到十位看房者在和销售人员交谈。

  在一位销售人员带领下,记者和其他三位看房者一起参观了这家楼盘的样板房。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国庆期间来看房的人数与9月份各个周末相当。

  据了解,这家楼盘目前已经有部分业主实现了入住,剩余的可销售房屋均价在每平方米9000元以上。而在两年前同期,这个楼盘开盘时均价为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

  “自从出台调控政策后,我一直等着房价可以降一点,但等了大半年,房价不仅没降反而不断再涨。”同记者一起看房的一对青年告诉记者,为了婚房他们国庆期间看了多个楼盘,这个楼盘的价格基本上是市场普遍的价格。“我们两个都是公务员,每年的收入加起来有四万块钱,但以目前这个价格,要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就需要我们不吃不喝20多年的收入。”

  记者同销售人员了解到,从前半年至今,这里的房屋销售均价每平方米至少上涨了500块钱以上,这也是最近几年来上涨幅度最慢的半年。“房价就从来没有降过,看趋势也不会降,早点买房也是给自己减轻压力。”销售人员说。

  在兰州市最大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新港城周围分布着10余家房屋中介。记者采访时看到,各个中介店铺里咨询洽谈的人都只有寥寥几个,但这个小区的二手房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几乎和周边的新建商品房相当,每平方米也要8000元左右。

  “房价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调控只是让房价不要快速的上涨,并没有说房价要下降啊。”一位中介人员同记者交谈时说,他认为后期兰州市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只不过会涨的慢一些。

  业内人士认为,兰州市场上这种初步显现的市场反弹迹象值得关注,因为这说明在轮番的政策调控下,过快上涨过高的房价并没有被打压下来,反倒是因为调控购房者因观望而压制的需求正在释放当中。但近期国家出台的房地产新调控措施,以及地方政府对于保障住房的建设速度加快,将会影响今后兰州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许多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许多购房者将会重新进入观望之中,随着地方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执行力度的加大,兰州楼市这种“回暖”迹象恐难持续。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