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二手房成交普降 签约买家中两成要退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10月二手房成交普降 签约买家中两成要退房

2010年10月28日 16:19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对于楼市来说就是个多“灾”的季节,新一轮的调控政策——“沪十二条”尚未被市场完全适应,央行在时隔34个月之后再次加息,这让刚刚从“金九”复苏期中回过神来的购房者及房东再遭一记“重拳”,市场观望氛围也越发浓重,退房率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记者在对沪上房产中介机构采访调查中了解到,截至昨天,10月沪上各主要板块交易套数较9月同期普降2—3成,预计10月全市二手房总成交套数约在1.35万套。尽管总体行情降温,但“学区房”却依然抢手,价格不降反升,“限购令”下部分业主的惜售心态明显,尤其是在高端物业表现得更突出。

  中高端物业惜售抬头

  在南静安、长宁古北两个中高端物业集中的传统板块,因限购影响,业主惜售、撤销挂牌的现象正在上演。 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石门二路店区域经理李栋告诉记者,自中旬开始南静安以中凯城市之光、国际丽都城为代表的高端物业带看量下降约20%,成交量下降约5成。以中凯城市之光为例,其160平方米左右的3房房源近期的市场成交均价在6.3万元/平方米—6.5万元/平方米;因该盘有效挂牌房源有限,某买家近日在求购一套同质房源时,开出了7万元/平方米的高价,但遭到业主的“冷遇”。而在长宁古北板块,交易行情的降温、限购政策的制约使得目前高端物业的挂牌量已较9月下降10%左右,议价周期也由之前的约1周延长至2—3周,业主惜售心态凸显。

  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总经理叶厚彪指出,除政策影响、近期高端新盘热销之外,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是上述业主惜售的重要出发点。然而,在人民币升值和通胀预期下,物业持有者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更加强烈,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可以取而代之的情况下,投资者将资金继续注入房地产物业的动力依然很强。

  “学区房”报价坚挺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出台后,传统“学区房”集中区域的学区房需求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量价表现颇为坚挺,在各物业类型中独树一帜。最新市场反馈显示,在浦东源深板块和徐汇中心板块,其“学区房”单店一周带看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区房”报价也稳中有升。其中,浦东源深板块的学区房甚至仍在上扬。

  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源深分行区域经理穆远春告诉记者,板块内典型学区房“梅园新村”目前的均价约为3.5万元/平方米,而在3、4月份仅为3万元/平方米—3.1万元/平方米。此类“学区房”也带动了非学区房的报价。同样以周边的同质“非学区房“为例,竹园新村目前的单价为2.6万元/平方米—2.7万元/平方米,较3、4月份上扬了3000元/平方米左右,正是受梅园新村带动。

  但是,一系列的政策变动也使“学区房”购买者在物业选择上更慎重,主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降低预算、提高成功率,如在浦东源深板块,学区房的成交户型趋于紧凑,主流户型由3房变为2房、1房;另一种是,因限购影响,珍惜购房机会、由纯粹的“挂户口”改为“举家搬迁”,一步到位地改善居家环境,这一点在徐汇中心板块又体现得很明显。

  退房数占签约数两成

  另据美联物业提供的近期成交情况显示,楼市在步入10月之后,二手房成交基本呈逐周下滑态势,带看量在近两周更是直线下降,上周分行带看量环比之前一周降了四成,部分分行在多日未有成交的情况下,再次着重于租赁业务。此外,近日交易过程中退订的情况正陆续出现,目前市场上的退房数大致占同期签约数的两成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客户陈小姐在9月初二手房市场活跃期间看中了一套250万元的房源,准备用作婚房,并因为其是首次购房,可贷款7成,遂其在9月底看房源后即签订了一项合同并交纳了定金,但后来政策频出,加上最近加息造成的影响,陈小姐退订的意愿极其强烈,而对此房东不予答应,买卖双方的分歧使得该交易尚在僵持中。

  美联物业市场研究部认为,政策出台后出现的初次退房潮,主要是因为投资客受“限购令”等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形成的。之后,加息、交易过程中税费的提高等问题接踵而至,使得购房成本及风险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今改善型及部分刚性需求购房者也相继加入到了退房大军之中。另外,外环附近楼盘的退房多是因为市场预期看跌的影响,而内中环区域的退房则基本是因为贷款、加息等引起的购房成本增加和“限购令”这两大因素形成。(杨冬)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