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助推贵阳商业地产破茧化蝶

2010年11月15日 11:25 来源:贵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几年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对策,包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发展服务业放到了首位,形成“三、二、一”为序的产业结构,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会展业、物流业、金融业、商贸业、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由此推动了我市商业地产的开发,使商业地产成为贵阳楼市的一大热点、亮点。

  贵阳商业地产正破茧化蝶

  复合型大盘的商业越做越大

  伴随着大盘,特别是大型、超大型复合地产项目的出现,使得原本被贵阳业内划入“社区居民生活消费配套”的住宅楼盘商业地产项目,走向规模化开发,有的甚至由“社区商业配套”跃升为一个区域的商业、消费龙头,与其中的住宅开发项目并驾齐驱,这一点在贵阳世纪城表现得尤为明显。据了解,作为世纪金源集团投资逾100亿元兴建的超大型复合型地产项目,总体规划5000多亩的贵阳世纪城,除了包括约40000套高层、小高层住宅外,项目内还包括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为7.3万平方米的五星级世纪金源大饭店,以及多个高档商务写字楼。世纪城内的商业地产项目,其商业影响范围事实上已远远超出了“社区”的范畴,成为金阳新区乃至贵阳市的重要商业配套之一。同样,位于乌当区的保利温泉新城,随着去年该项目温泉中心的投入使用,今年11月五星级天伦酒店的开业,欧陆风情商业街投入招商运营,规划中的大型演艺中心、博物馆和保利剧院投入建设,这些商业地产项目所服务的对象,已辐射了整个乌当区及周边城区。而金阳新区的另一超级大盘,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的中天会展城,同样也规划有写字楼、酒店、街区商铺等大量的商业项目。而这些商业项目在当地,同样也具有广泛的辐射范围。

  城市综合体布局新老城区

  在两年前提及商业地产的开发,房地产业内首先联想到的是商铺、写字楼、专业市场的开发建设,而时下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贵阳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集中了商业、写字楼、公寓、酒店、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城市综合体,在中心区及金阳新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成为我市商业地产开发的一亮点。

  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我市相继有绿地联盛国际、鸿通城、保利国际广场等四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式亮相,而在明年,预计将有中大国际广场、银海·元隆广场、汇金国际广场、金海岸等城市综合体正式推出,而且这些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体量大多在2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最大的可达到40万平方米。由此意味着在今明两年,我市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总体量超过100万平方米。

  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前景,不少开发商及投资商均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不仅是我市商业地产开发的升级,也是国内商业地产开发的大趋势。中大房开公司副总经理龚海鹰说,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将极大提升项目所在区域的消费水平,改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同时也将改变贵阳商业地产小、散、乱的现状,使我市商业布局跃上一个新台阶。

  投资商看好商业地产

  从商业地产开发规模化,到城市综合体聚集新老城区,一系列迹象表明,贵阳的商业地产开发正在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以专业市场为例,随着位于我市主干道花溪大道的传统汽车销售带面临搬迁,除政府规划开发的小孟工业园区外,一些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也纷纷投入资金,建设新的汽车、汽配市场。而在龙洞堡片区,随着南明区建设东部新城的战略规划出台,我市不少开发商与投资商也对开发当地的商业地产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乌当区,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诸如乐湾国际、保利生态旅游体育基地等一批大型商业、旅游、住宅开发项目也投入建设之中。在金阳新区,以金阳文化商业步行街为代表的一批街区商业项目已投入招商运营,如麒龙CBD等一批纯写字楼项目卖得红红火火……此外,据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土地交易中心公布的数字也显示,从今年初至今,该交易中心通过招拍挂成功出让的31宗地块,有20宗地块的用地性质中包含有商业用地。

  业内人士分析,商业地产开发为众多开发商与投资商所看好,大量商业地产项目涌现,虽然有可能因此加剧市场竞争,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投资开发企业对我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长期看好。有资料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5亿元,同比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2.02亿元,增长25.1%。经济的发展,强劲的投资势头,特别是房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投资的增长,使得投资企业和开发商对贵阳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采访中,保利置业集团、世纪城贵阳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天城投等省内外知名开发商均表示,作为省会城市,贵阳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决定了这一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具有良好的潜力。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