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武汉万科降价重新引发“拐点说”(2)

2010年11月17日 10:05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降价潮是否再现

  万科在市场敏感度和市场判断等方面可以说是行业内最迅速的,其动作一直被视为是房地产业的风向标。

  2008年3月,正当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开始爆发,中国地产界面临“降价保命”与“不降死扛”的艰难抉择之时,万科首先采取了降价动作。在东莞万科开发的运河东一号推出了7折优惠的团购房;在北京四季花园、紫台、假日风景采取了直降活动。随后不久,万科旗下项目的降价活动席卷大江南北,涉及几乎所有在售项目。

  当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率先降价的万科在2008年的销售额还是达到了409.9亿元,同比上涨15.4%,成为了金融危机中少数几家业绩上涨的房企。

  “万科这招真够狠!”这是业内人士对于当年万科降价一事的评价。时隔两年后的今天,再回过头看当年王石的决定时,业界不得不佩服其决定果断正确。

  而这一次,历史仿佛重新回到了2008年的那一幕。在国内,随着两次调控政策的落地,利率优惠取消、首付调高、限购等政策已经直接导致交易量出现了大幅下降;在国际上,尽管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经济重建并没有预期的乐观,美元不断贬值、欧洲债务危机、通胀压力加大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这样的客观环境比起2008年,对房地产业而言并不乐观。

  记得一位业内人士此前评价2008年万科降价时曾经这样说道,“给政府‘拍马屁’也好、清理门户也罢,其实都不是万科的真正目的,万科‘玩’的就是快速套现。现在市场交易量持续下跌,前景又那么不明朗,还能有哪个项目像万科这样卖得‘呼呼’的”?

  不囤地、不捂盘、不当地王,这是万科一贯奉行的理论,如果用这套理论来分析武汉万科的降价行动,或许就找到了答案。

  王石说:“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将始终坚持按购房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出售房屋。”

  一北京四环某项目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比4月份的调控和10月份的调控发现,购房者对于房价下跌的预期越来越强,项目即将推出的新产品预计在5万元/平方米以内,相比此前将降低5000元/平方米。

  显然,万科已经意识到了购房者对于房价下跌的预期,那么此时采取降价,将让万科再次抢占市场先机。

  相关专家认为,“现在市场显现出趋冷的势头,万科又再次祭起降价大旗,期望打开观望局面,对于其他企业也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或许会出现一些企业跟风”。

  对于降价潮能否出现,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看出这样的趋势。同时北京中原三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也表示,万科的降价只是区域公司的行为,是否会有企业跟风还不一定,能否成为潮流还要看市场的走势。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武汉万科宣布降价活动后,武汉出现了40多个项目开始打折促销,可见万科对市场的影响力。

  市场猜想

  房价下跌将会影响到谁

  正如2008年万科在发起降价策略之前,王石提出了拐点论,这次在武汉万科降价之前,王石又表示“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将始终坚持按购房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出售房屋”。

  那么如果万科的降价行动再次引起2008年那样的降价潮,对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将面临一定的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各家银行都在做关于房价下跌的风险测试,客观上反映了房价下跌对其影响将是致命的。房价下跌将给银行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个人按揭贷款,另一方面是开发商贷款。

  根据国际经验,如果房价大幅回落超过30%,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平均将上升近1倍,对于整个银行系统而言,这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近两年来房地产交易量大幅上涨,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年新旧房成交套数达到了42万套,以80%的人申请个人按揭贷款计算,就有将近34万人。如果房价出现大幅度下跌,很可能导致这部分“断供”。

  同样,在房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将出现较快速度的提高。

  其次,房价下跌对于已购房者而言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动产的贬值,可能引发退房潮的出现。2008年,由于开发商宣布降价,导致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退房纠纷,北京甚至出现了购房者因为降价而将开发商告上法院的事件。

  最后,房价下跌影响最为直接的将是开发商,如果房价大幅下跌,就意味着开发商的投资失败,一方面可能向政府退地,另一方面在建项目也可能出现烂尾。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