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业委会成立难 没有业委会业主如何维权(2)

2010年11月30日 10:00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经验一:

  论坛交流让彼此熟悉信任

  让人欣慰的是,业委会筹备成立过程非常顺利,业主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虽然筹备委员会只有5个名额,却有16名业主在帮忙筹备中。

  这多亏了小区论坛。我们小区年轻业主也多,网络上经常交流,凝聚力非常好。大家彼此熟悉后,都很信任对方,不计虚名,群策群力。

  要知道,递交申请资料后,要在3个月内完成所有的上报资料,比如物业管理区域证明,房屋及建筑物面积清册,业主名册,建筑规划总平面图;交付使用共用设施设备的证明,物业服务用房配置证明等等。

  还有,筹备组还要确认并公示业主身份、业主人数以及所拥有的专有部分面积等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这些,都是靠16位业主帮忙才能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小区居民也都很信任我们。有了信任,做事时才会更有精神。

  经验二:

  没有社区也能成立业委会

  物业、开发商和镇政府在我们筹备业委会的过程中也给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小区由于地处偏僻,没有所属社区。而成立业委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社区牵头。

  我们多次和闻堰镇政府协商,最后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让我们创造了一个没有社区牵头的成立业委会的先例。

  为此,我们很多业主扛下了原本社区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条条框框,研究相关各种法律法规,都很辛苦。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小区更美好,让业主们能更好的维权。只要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每个小区都会和谐、团结,成立业委会也不再是天大的难题了。

  Egdkg:很多小区开发面积较大,开发商都是分批开发,分为一期、二期,交付时间跨度也很长。所以一些最早入住小区的业主迟迟不能达到成立业委会的要求。

  还有,很多新建的小区位置都很偏远,交通、生活配套也很不便,导致这些小区更受炒房客的青睐。虽然房屋都交付了,但真正入住的业主却很少,我觉得这也是造成业委会难产的原因之一。

  深咖啡:许多小区业委会成立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开发商。很多开发商追求利益,在小区自身开发建设中都很不规范,造成房屋质量问题,配套问题等等,与业主存在着根本利益上的分歧。

  而业委会一旦成立,对于业主维权就是非常有利的,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显而易见是不乐意的。可成立业委会,偏偏需要开发商的配合,这给开发商一个很好的阻挠平台。

  开发商和物业都担心业委会成立后会跟自己对着干,只要扣下业主们的申请报告,假装没看见,这样就能把业委会成立时间一拖再拖,只要拖过房屋保质期,瓜分完业主们的利益,再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业主们想维权就很困难了。

  zs1934:也有很多物业公司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开发商打电话叫他们推荐的业主代表,他们就是不要推荐你业主选出来的,看你怎么样。

  业主们自己也不给力,弄得像一盘散沙一样。一天忙完手头的工作就什么都不管,只要自己生活没影响,小区怎么样都无所谓。你说这小区业委会怎么可能办得起来?

  还有,现在邻里关系都很淡漠,有时候住个几年彼此都不认识,业委会推荐选举,你让我选谁?我朋友小区就这样,一张通知说要选业委会,上面几个人头介绍,也没说谁是谁,就挑几个看着顺眼的选了。结果杯具了,其中有3个是开发商的关系户,那之后压根不管事,和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和开发商所属的物业有纠纷,统统不管,也不来帮忙维权。业主还能怎么办,只能自己吞苦果,谁让选举的时候不认识啊。只能等着重选了。

  ●网友提议

  以幢、单元、楼层为单位选

  PLOTU:小区那么大,难怪大家都不认识,我觉得,业委会推荐人选举,应该以幢、单元或者楼层为单位推选,相对来说比较现实,也具备操作性。

  通过这样的划分,人员比较平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关系户”的势力,并且单元越小,业主越容易联系。

  有些业主说,不认识单元楼里的邻居,依然没办法选。我觉得,在选举前,可以召集本单元业主碰头会,在小范围内的人先熟悉起来,对将来的代表或者候选人的性格要有起码的认识。

  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网络,在网上开一个公共的群,或者是加入一些业主论坛。通过一起探讨,也能加深彼此认识。

  设立顾问组为业委会打“补丁”

  泪滴嘎嘎:业委会成员的人员构成,一直是业主们关心的主题。我个人觉得,在业委会成员中,最好的构成是有一个懂法律的,一个精通财务的,一个做工程的,另外“阿背哥”和“事儿妈”也是不错的组成人员,当然前提是这些成员要正直,人品好,敢于说话,做事果断理性。

  当然不是所有的小区都能选出理想的业委会人员构成。所以在业委会成立后,可考虑聘请由于名额限制等原因没有当选的专业人士、热心人士,并兼顾各区块的代表性,组成业委会的“顾问组”,起到传递信息,出谋划策的作用。他的想法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因为“顾问组”有利于业委会遇事时咨询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知识、操作流程等。(通讯员 汤晓燕 记者 岳雁)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