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楼市时评:房价畸高不要拿"经济快速发展"当借口
2007年05月08日 10: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房地产蓝皮书”预计,2007年我国房价能够把涨幅控制在5%以下。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五一期间参加一个房展会,眼里是一个个阔气的华庭豪宅,耳畔是房地产商“房价不会下跌”的豪言。他们的依据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想起不久前一位京城房地产商曾放言:“指望房价下跌是痴人说梦。”并说:“别说8部委发文,就是16个部委发文也扭转不了房价‘一片红’的局面。”

  房地产商这种“理直气壮”让人有点沮丧。耐人寻味的是,近日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58.5%的人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控制房价“没什么用”;同时有77.7%的人坚信“只要政府下决心,就一定能控制房价”。这种自相矛盾的复杂心态,充分显示出人们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困惑。

  表面上看,把房价居高不下归因于经济快速增长,似乎不无道理。其实不然。现在人们之所以认为房价高,是基于它严重超出了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是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得不到保障,住房成为社会贫富悬殊最“亮”的镜子。这才是触动公众神经的房价问题的实质。撇开这种实质,拿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来说事,实际上是在玩偷换概念、避实就虚的游戏。

  房价问题的实质,反映了两大问题,一是住房保障制度的缺陷。由于房地产业的暴利,它成为资本竞逐财富的对象,同时由于土地出让金成为众多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导致在相当长时间,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是沦为“弃儿”,就是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二是政府和金融部门对于房价不愿作为,甚至推波助澜。如有的地方政府随意变更规划、操纵土地拍卖助推房价;对不合理的商品房供应结构听之任之,不予调节;对虚假广告、内部认购、炒作“楼花”、捂房不卖、假按揭等哄抬房价行为放任自流,甚至银企勾结牟利,官商合伙分肥。

  在这种状况下,与其说群众抱怨房价高企不下,不如说是发泄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忽视住房基本属性、唯利是图倾向,以及对监管方制度乏力和监管失效的不满。

  退一步说,如果某个地方因房价下来,GDP受到影响,那么有必要检讨当地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一种主要借力于房价节节攀升的经济增长模式,明显是不可持续、不健康的增长,是经济泡沫的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口、北海、惠州等城市殷鉴不远,足资教训。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如果以此作为房价畸高的“底气”,不是脑筋糊涂,就是故意混淆是非。毕竟,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努力实现的是健康、公平、和谐的发展,而不是畸形、泡沫、赢者通吃的发展。 (梁思奇)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