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评:对“千万高考生助推房价上涨”不敢苟同
2007年07月03日 08:51 来源:新京报

  据报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创了历史新高。没想到,在高考录取工作的当口,这一千多万考生却和高房价联系了起来。有人认为,不管这些学生能不能全部考上大学,6-10年后,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今后都将集中在中国的城市中,从而支撑着中国房市的需求。

  无独有偶,有“地产总理”之誉的任志强先生也在近期抛出了“人口结构让房价再涨十年”的宏论。

  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首先,这些年来招生人数相对过去来讲有了很大增长,很多农村学生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了,甚至在2006年农村考生录取人数首度超过城市考生,达到283.5万,但是要看到同样因为招生区域性差异和中等教育水平的差异,这283.5万中只有26%,即73.7万农村考生能进入本科大学,而能就读重点甚至名牌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能进入专科院校。这样,一般而言他们未来的工作收入不足以支持其选择大城市生活,而只能选择进入二三级城市甚至乡镇工作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中充其量也只有70多万人会对主要城市的房价构成必需性需求。

  其次从城市考生来看,以2005年的数据为例(当年53%的考生来自农村,47%的来自城市),那么假定今年的比例与2005年相同,那么这1000万中就有470万城市考生,虽然这470万人不论考上与否,一般而言都将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对房价的必然推动力也是很小的。因为根据城镇住宅市场世代细分的实证研究,作为出生在1981—2000年的第五世代和他们的父母(出生在1961—1970年的第三世代),住房自有比重都比较高,人均建筑面积至少在23平米以上,均达到了舒适标准的面积要求,所以他们的需求是具有弹性的。

  最后从流动性过剩角度分析,按照目前学费及生活费标准,每年大学生人均需要一万多元,也就是说四年下来一个大学生要花掉家里五至六万元,再乘以今年的招生人数:567万人×5万= 2835亿元。而截至2007年3月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额为17.7万亿元,所以未来四年,全国居民将会花掉他们存款的约16.6%用于子女的高等教育。

  而这16.6%仅仅是对于2007年步入高校大门的新生而言的,2007之前抑或2007之后又将有多少个16.6%呢?可见楼市也并非这些“泛滥的资金”的钟爱之所。(郑世凤 安徽教师)


 
编辑:王菲】
:::相 关 报 道:::
·上海楼市涨声又起 沪上市民倾向于理性估算房价
·大量余房"压底"能卖半年 成都短期房价不会大涨
·房价明目张胆地暴升 中小城市莫成楼市调控盲区
·开发商自曝高房价之谜 房价透明再度成公众呼声
·天津市区房价首次突破八千 上半年总体稳中有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