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成都“80后”为买房疯狂 主张生活靠边买房抢先
2007年04月05日 14:41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2月26日,据零点公司的最新调查显示,20-30岁的年轻人已成为当前的购房主力;20-30岁的年轻人已经迈入或者正在迈入自己独立生活的阶段,面临着升学、就业竞争、房价上涨的“三高压力”,也拥有着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的“三高动力”。图为湖北宜昌市房交会上买房的年轻人。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2006年12月14日上午10时,当小梁在城东“花样年花郡”签下那一纸购房合同时,她的生活发生了质变。在外人看来,她“光荣”地成为了年轻的有房一族;在自己看来,自己却已经成为了身负几十万债务的房奴族。不过,她说自己无怨无悔。小梁来自广西,因为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成都,2005年大学毕业后,就义无返顾地通过努力受聘进入成都晚报房地产事业部,做了一名房产记者。2006年是小梁异常艰苦和艰难的一年。刚刚入行一年的她,既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又要控制任何时尚的消费欲望,而长时间地奔走、守侯在成都的各大售楼现场——因为她要买房。小梁是“80后”的一个代表。有数据表明,2006年像小梁一样为房奔波的“80后”,占到了购房者总数的35%以上。

  青涩80后为买房疯狂

  2006年成都楼市的供销格外旺盛,均价每平方米五、六千的房子,也不乏昼夜排队守候在售楼部门口的购房者,大有”房子当白菜一样买”的感觉。然而,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80后”却是个较为尴尬的群体。

  小梁说,在自己的同学当中,有超过1/3的人都买了房,房屋首付款无一例外地来自父母,自己支付月供的也仅是其中少数。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小玲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典型,尽管尚未找到工作,但是小玲也按耐不住。在向父母小撒了一会儿娇后,28万的房款便全部到手。小莉则没那么幸运了:去年决定买房后,父母搜尽家底,只能为她凑齐10万元首付款。“交了首付款还得筹月供,父母的家底已经掏空了。”花钱向来大手大脚的小莉不得不紧衣缩食。逛王府井的次数由过去的每周3次降为每月1次,每月的打扮金额由过去的上千元降为两百元。小莉苦笑着说,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母也在为自己的房款想办法。

  与其他年龄段的购房者相比,“80后”的下手态度更加坚决。一方面,父母在背后大力支持,为子女筹钱在所不惜。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通道的大大敞开,让“80后”不顾一切地大胆“借钱”,在成都楼市上演《买房全家总动员》。

  全城淘房80后买房不莽撞

  对于存款有限,收入尚低的“80后”来说,要买到心仪的房子非常困难。“80后”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靠公交车,由于工作、娱乐等方面的活动主要在市中心完成,因此只有市区内交通方便的房子才能符合要求。而这类房子大多价格不菲,2006年随着政府对市区地块供应控制力度的加大,地块价值飙升,市区低价房的供应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为了买到理想的房子,“80后”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

  对于这一点,小梁深有体会。从去年年初起,小梁便利用周末时间到进行区域打探。尽管南门和西门的繁华景象让小梁垂涎三尺,但高高在上的房价让她只得打消在这两个区域置业的念头。而城北的房地产开发还处于萌芽期,周边环境欠佳,丝毫提不起小梁的兴趣。最后只有将目标定在城东。

  小梁清楚地记得,刚当上房记的时候,除了成龙路周边万科·城市花园、蓝谷地名字响当当外,城东还是一个无人关注的破旧工业区。入行一年,她亲眼见证了城东的脱胎换骨。从此之后,借着房记的工作之便,小梁开始频繁“造访”城东。只要有新盘亮相,小梁总是第一个关注。每逢听到关于城东拍地的消息,小梁总是追根问底。去年10月的一天中午,听说朋友在组织浅水半岛的团购,小梁连午饭都没吃便匆匆赶去详细咨询。随后,又利用自己下班后售楼部关门前的一个小时到花样年·花郡和颐和家园去做对比。

  80后买房主张:要自住安逸更要升值潜力

  中年人买房大多讲求实惠,住得长久,而“80后”所选择的房子却大多具备高品质、高投资性等元素。记者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朋友也曾明确表示,要买地段好的房子,与朋友们距离近,娱乐也方便。而此前,其父母单位曾提供集资建房机会,只要16万即可拥有位于华阳的100平方米房子,但她却认为房子品质不够高,周边配套不好而拒绝了,最终选择置业城南二环边某单价逼近7000元/平方米的楼盘。

  记者调查发现,在城南、城西三环以内的中小楼盘,“80后”的购房者占了半数以上。那里房地产发展较早,区域繁华时尚,为“80后”的主要活动地带。而市中心的小户型楼盘尽管缺乏安静的居家环境,但却拥有生活工作两方便、投资性极强的优越条件,因此也备受而“80后”青睐。近一年来,城东区域发展迅速,在“90大限”政策的调控下,大量高品质的中小户型涌现于市,也引起了不少“80后”的目光。相对市中心而言,城东二环路周边交通还算方便,房价还较低,居家氛围却更好。随着区域内大盘的不断涌现,城东的房价还有更广阔的上涨空间。基于上述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城东必将成为“80后”新一轮置业的集中区域。

  画外音 80后买房渐成楼市生力军

  “80后”是特殊的一代,受独生子女的影响,他们一般都较为自我。他们快速地接受新鲜事物及现代观念,超前消费意识强烈。2006年异常热闹的楼市氛围刺激着每一个急需买房的人,也刺激着“80后”的每一个细胞。

  刚刚告别温室的“80后”,面对林林种种的社会现象也许尚未摸清头脑,微薄的一份工资也许尚不足以把自己养活,但在装修奢华的售楼部里,却表现得异常镇定。面对心仪的高档房子,他们挥手就是几十万。他们要不出没于各大售楼部的选房现场,要不就跻身在排号大军的队伍中。本该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努力学习的他们,却忙于在一份份购房合同中签下自己的名字和20出头的年龄。2006年,这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如果要评选2006年最疯狂的消费人群,那么无疑是这群买几十万的房子眼睛都不眨一下的“80后”。纵观2006年,“80后”买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正像滚雪球一般卷入楼市消费浪潮,让人大呼“怪哉”!但正是他们的热力参与,进一步搅热了成都楼市,而这种势头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大。显而易见,80后已逐渐成为成都楼市的消费生力军。

  80后买房数据

  ●北京市建委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所有年龄段中,21~30岁的购房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8.8%,比30~40岁年龄段的购房者比例大14个百分点。

  ●某网站关于80年代生人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50人中有75.51%的人认为父母是自己的“港湾”,而有14.29%的人把父母看作“经济后盾”。

  ●在城南某楼盘的到访客户登记表上,年龄在25岁以下的到访者占到了80%以上。

  ●一组数据表明,2006年,在参加工作的城市80后中,超过3成拥有了房产,其中有2成“跻身”楼市负翁行列。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