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建房”能否打破地王垄断 抗衡高房价?(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集智建房”能否打破地王垄断 抗衡高房价?(3)
2009年08月20日 10:5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关于首例“集智建房”的几点疑问

  本报记者 李会报道

  随着对太仓“集智建房”的逐步深入了解,记者却感到越来越疑惑。

  组织者就是开发商?

  钱生辉作为本次“集智建房”的发起人与组织者,自称担当了整合各方资源的重要角色,组织16名购房者、与专业房地产商洽谈合作,并且同时负责对外宣传。

  但是《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却发现,钱生辉本人并不是单纯的整合资源的角色,他同时还是“专业房产商”——太仓丽晶置业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那么,钱生辉本人与开发商的关系是什么?

  记者在钱生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网站论坛上查阅到一篇题为《简述中国特色的委托定制》的文章,文章指出,“我们所倡导的集智建房不得不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委托定制……首先不是以房产商的身份来运作……所以我们成立专业的服务公司代表购房者进行统一运作,这是我们委托定制的发展定位。”

  对此,钱生辉的解释是:“我倒希望淡化我这个身份,因为我不想让大家过多地关注这一个具体的项目,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推广,为全国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与普通楼盘开发无异?

  记者了解到,从拍地到建房、卖房都是一家有资质的公司(丽晶置业)在操作,16名参与购房者在房屋预售环节才交钱。

  此外,该项目仅一期工程就有“叠加别墅”36套,钱生辉则告诉本报记者,这16名购房者基本上都是每人购买一套。

  那么,从数量上说,“集智建房”也并不是该项目的主流。那么,这和正常的楼盘开发是否有本质区别?

  钱生辉告诉记者,所谓“集智”就体现在这些购房者在楼盘、小区的设计、开发等方面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发表意见。但是,对于本报记者想通过其采访购房者的要求,钱生辉则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了,而记者也仅在相关报道中查到一名购房者的信息。

  他同时指出,集智购房采用的是滚动开发模式,一幢楼只要有50%的房子被预定掉,就正式动工建造,这样可以保证房子一建好就能收回成本,另外在营销上也奉行薄利多销的原则。

  价格优势并不突出?

  每平方米3000元的价格,16名购房者的购房价只比周围楼盘低每平方米500至1000元,这与大家想象的优惠幅度差距较大,正如《新民晚报》文章所言,“在上海远郊,单价低于4000元的房子,也不少。价格优势不算很突出。”

  钱生辉的助理王敏龙则告诉记者,整套房子算下来要优惠十几万元,已经是很大的优惠了。

  引发质疑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旁观者是如何评价的呢?

  《苏州日报》一篇题为《个性化建房苏州试水 房产DIY能否撼动高房价》的文章指出,“个人觉得,国内首例‘我的房子我做主’个性化自主建房苏州试水未尝不是开发商玩的一个噱头,以吸人眼球,搞点营销手段。”

  上海社科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学术部副主任陈则明博士相对谨慎,他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由于不太了解情况不好随便评论。

  合作建房领军人物于凌罡的看法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他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看不出目前媒体报道的“集智建房”有何意义,与普通开发商开发楼盘也并无差别,看不出参与购房者起了什么作用。

  他同时指出,这些报道会对购房人产生两个方面的误导:其一,在购房前购房者不需负担任何费用,这会让购房者认为“不出力也可以受益”,即用普通的购房方式取得超乎寻常的收益(低房价),而这是不可能的;其二,对于购房者来说,虽然可能购房价格相对便宜,但对相关风险没有进行提示,对开发商不履行约定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

  对此,上海跃平律师事务所杜跃平律师也表示,这种“集智建房”模式实际是定向投资、定向销售,但是在定向销售环节,现有法规没有规范,因此法律有效监管仍存变数。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