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真跌背后的假摔隐忧(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北京房价:真跌背后的假摔隐忧(3)
2010年05月10日 17:27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未雨绸缪

  4月15日国土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曾重申,“各地督查局要加大力度,对屡教不改的地方暂停土地审批。”

  这被分析人士称为“实质动作”。杨少锋表示,这次调控,就要看国家在查开发商囤地上的力度有多大。

  “我支持查囤地,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法不治众。”李国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此次调控尽管强化了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力度,但可能收效甚微。

  4月27日,来自昆明的一个开发商告诉李国平,当地一块1万亩的土地,土地证已经到手。这块地出让于调控之前,对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而言,属于“双赢”。按照国土部规定,热点城市单幅住宅用地面积不得超过20万平方米。

  “若按一块地不超过20万平方米,得卖多少次地?但这样地方政府一下子就可以把钱拿到手,开发商也高兴,低价拿地,开发不了可以囤着。”李国平说。

  他分析,政策的压力可以催生开发商的开工冲动,但问题在于“即使开发出来,当地市场又如何能消化?”

  尽管调控的效果尚待检验,但其严苛程度仍让杨少锋回想起当年的凋零市况。

  围绕可能出现的救市轮回,他与李国平均将2008年的调整旧事重提。

  “2008年,我们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市场整合机会。”李国平回忆,当时已有一个文件下来,规定了金融机构应定向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提供资金,用于兼并重组。“万科信以为真,也在准备资料,但半年后,郁亮公开表示,已经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一看都‘上岸’了,没戏了。”“如果当初优胜劣汰,目前行业会很平稳。”李国平说。

  杨少锋则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10万平方米的楼盘,需要4000名工人两年的工时,再加上建筑建材规划设计营销等环节,如果北京一年的建筑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就可以解决100万工人的就业。

  两年前,恒大老总许家印曾发出豪言,“我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政府怎么能不救市?”

  两年后,杨少锋给出的解决之道是,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在带动经济和行业发展方面,效果是没有区别的。政府需要开始核算,这个行业带来多大的消费量,这个行业退下后,用什么手段来代替弥补。”

  章林晓亦提出同样建议,在“招拍挂”时明确出让土地中保障性用房的比例和价格,开发完成后,由政府按约定的数量和价格向开发商回收保障房。既能解决结构问题又能解决房地产市场信心循环激荡问题。

  “必须未雨绸缪,把调控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都考虑到。”杨少锋说。(记者 魏洪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