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楼市观察:“房地产业是否是支柱”属于伪命题
2007年02月12日 11: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7年1月29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服务行业发展报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经浮现,无论在规模、结构、价格以及利润上都存在一定问题。理由有四:一是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二是总量过剩、结构失衡;三是平均利润过高、经济房地产化;四是周期波动剧烈,经济大起大落。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日前表示,“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种定性在现阶段还不能改变,但“像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不适合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来发展。”

  简简单单一句话,竟然引来议论纷纷。很可能,这与朱中一先前的身份——建设部办公厅主任有关。在不少人看来,无论作为支柱也好,不适合作为支柱也罢,其反映出的,是政府官员乃至政府部门对于房地产业的定论,因此,也就与房地产价格下一步的走向密切相关。

  这可真是有点草木皆兵的意味了。一个行业是不是国民经济支柱,适合不适合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政府的意志至多只是参考而已,更不用说某一位官员了。也就是说,政府着力发展的,未必能够发展起来,政府意欲调控的,也未必能够打压下去。在复杂的经济社会机理中,决策者的思路固然有其作用,但若背离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者缺乏相应配套措施的维护与强化,那么这种思路不过只是空谈泛论。

  朱中一直言,对于去年房地产调控的成效不能评价过高,各地离调控的落实仍有一定距离,这是颇为中肯的看法,但此尴尬局面的成因,绝非“房地产业作为支柱”那么简单。

  当前渐成共识的一种看法是,下一步房地产调控的关键,在于增强各项政策措施的约束力和操作性。这固然是总结一年多来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但除此之外,更需深入思考、也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为什么房地产调控的落实会出现偏差,以及如何增强各项政策措施的约束力和操作性?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之难,首先因为它涉及极为广泛的利益团体,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利”倾向。一味强调政策的权威性,或者一味强调道德评判的约束力,效果总是有限的。因此,无论作为调控者的中央政府,还是作为被调控者的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房地产商,以及利益分野更为复杂多样的购房者,如果不能基于各自以及相互间的长远利益,达成某种宽泛的共识,则房地产调控难免陷入“捉迷藏”式的困顿。

  几乎可以肯定,即使不再将房地产业列为经济支柱,但只要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要干的事多,而税费收入少,那就必然迫使该地政府千方百计寻找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这其中,批发土地最能立竿见影。

  为了吸引资金流向本地,地方政府通常使用的“竞争”策略是相互杀价,反映在房地产开发中,低廉的土地出让价格已经成为维系开发商暴利最重要的一环,而这,反过来又为他们继续游说乃至要挟地方政府提供了可能。

  银行的情况非常类似。过去一年,各大银行纷纷报出高额利润,其背景则是,在中央政府严防死守之下,全年新增贷款仍达3.18万亿元,较年初央行既定目标2.5万亿元超额1/4,其中更有大量资金,争先恐后廉价投向过度投资领域。而此现象所以发生,固然有大量外汇占款造成流动性泛滥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资银行内部治理和激励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其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很难取得协调一致。

  打破上述怪局虽可期待但需较长时间,另一方面,朱中一的讲话再次引起争议其实反映出民意对于房价虚高焦灼不安,以至稍稍投下石子就能激起层层涟漪,故而为今之计,除了继续加大包括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等在内的政策力度,更应着力的方面,应该是抓紧进行公共住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也才能使得近乎全民性的关于房地产业的讨论,不再漫无边际地越扯越远。(葛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