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土地、一个是房屋,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大案中,有不少都与土地开发和房屋买卖有关系。”昨天,江苏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圣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痛批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现象。他在递交的建议中提出,应该开展一次全国性的房地产普查,并逐步建立房地产公示制度,将房地产领域的腐败全部暴露在阳光下。同样,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也将关注度聚焦在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上,他提出,必须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公众对房地产开发实施的监督。
现状:“房市”成商业贿赂重灾区
“一个楼盘接一个楼盘,一座大厦接一座大厦,大街上、小区内,那么多房子到底是谁的?”“动辄就划走一块黄金宝地,究竟通过什么程序取得的,实际价格是多少?”杨圣明代表说,中国的房地产领域“透明度”严重不足,开发量、交易量、存余量,经常出现大相径庭的统计数据。因为不够透明,所以也就容易产生出诸多的“暗箱操作”,有些官员拥有不止一套房产,甚至一买就是几套,拥有高档别墅的也不在少数。已经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房地产市场的腐败更加隐蔽,更加触目惊心。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在新华网特别策划推出的2007年全国“两会”大型系列专题调查中,众多网民认为房价过高和官商勾结有关。“尽快实行严厉的问责制,狠狠打击官商勾结”成为网民共同的呼声。
原因:规划一改就是千万进账
“房地产领域的权钱交换,最终必然增大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房价又怎能不高!”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认为,土地市场大量存在假招标、假挂牌、假拍卖、真协议现象;市场交易中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价格会直线飙升,而土地用途变更的权力掌握在土地规划领导小组手中,但实际决定权又往往由分管领导说了算。又如,因目前规划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太大,随意变更规划,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变更,一个中等项目容积率提高零点几个百分点,就会增加数千万元的收入;神奇的手,可谓点“石”成金……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那些压在房价重负下的普通群众。
对策:从征地到售房全公开
“要防范房地产领域的腐败,首先要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杨圣明代表建议,应该从征地开始,到开发,再到销售,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条龙”式的监管。比如,在征地环节,究竟是真招标还是假招标,真挂牌还是假挂牌,出让价格究竟是多少,应该切实监管;在开发环节,房子究竟是哪一家开发企业的,开发成本有多高?
在销售环节,房子到底卖给谁了,消费对象是谁,也应该切实监管。“而且,上述所有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对此,郭松海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房地产开发必须执行阳光政策,建立公开、透明的房地产市场。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开发规划要办事公开,土地审批、城市拆迁、房屋开发整个程序等都要公开,实行公开招投标,把整个工程“暴露”在群众的视线中,缩小不良操作空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尽可能地防止腐败行为。
——实行项目审批责任制。在审批过程中,名为公开招标,暗地里却是一套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在一些权力部门间暗自潜行。应切实落实责任制,谁允许规划指标不完全的项目上市交易,谁私自更改指标,就应该追究谁的责任。
——健全监督机制,把公共权力置于法制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要强化公众对房地产开发实施的监督,加快规划审批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对房地产、市政公用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后续监管和监控机制。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全国普查土地和房屋
针对当前的房地产领域商业贿赂现象,杨圣明代表则向人代会提交建议,由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土地和房屋普查。“做到这点并不难,从消费环节入手,逐步推行真名实姓,拥有几套就是几套,一些通过腐败得来的房产自然就无所遁形。”杨圣明代表同时提出,建议由公安部牵头开展打击假名字、假身份证假户口的专项活动,逐步实施全国统一的房地产买卖、证券交易、居民储蓄等一切经济活动中的真名实姓制度,所有的自然人和法人只准有一个名字。
“今年两会,物权法是最大的热点,而房屋就是最大的‘物权’!”杨圣明代表提出,惩治腐败,将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和执行即将由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也为各级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梁波 郑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