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考场提交道德答卷 文明古国再显辉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新世博

世博考场提交道德答卷 文明古国再显辉煌

2010年10月25日 0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24日,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累计突破7000万人次。随着世博会闭幕的临近,观博客流出现明显的“翘尾”效应,上海世博园已连续一周接待60万以上的超大客流。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中新社上海10月25日电 题:世博考场提交道德答卷 文明古国再显辉煌

  中新社记者 邓敏

  虽然一场豪雨的侵袭让上海世博会最后一个“普通日”周末的单日客流未再破百万,但风雨之中的七八十万的超大客流又一次将世博园5.28平方公里变成一座文明的考场,而这场考试迄今已持续近180天,入园人数已经超过原来预计的7000万人次。

  “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展品就是国民素质。”世界各国灿烂的文化与眩目的高科技为世博会呈现了一场“文明盛宴”,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也变成园区的“文明风景“:排队人群拥而不挤,就餐区域多而不乱,穿过厚厚的人墙也要将垃圾扔入箱中,排队9个小时亦能微笑地对服务人员道一声谢谢……

  回首世博会开幕至今的近180个日日夜夜,上海市文明办主任马春雷对参观者文明程度的评价是“比预想的好,一天比一天好,越来越好”,然而开幕之初对于如何才能交出合格的文明答卷,世博会官方却颇费思量。

  “文明观博”前的“文明办博”

  上海世博局党群工作部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来说,环境越舒适,人们越容易行为文明,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文明环境,才能培养塑造出文明的参观者。”

  一方面,20万办博人员在园区积极展开文明创建评比,迄今评出文明片区6个、文明场馆70多个、文明服务示范窗口200多个及文明服务标兵2000余名,包括意大利、加拿大、挪威、卡塔尔、非洲联合馆等在内的40个涉外场馆被评为文明场馆。

  另一方面,世博园区相继推出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以最大程度减少因硬件设施不到位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不文明现象。如酷暑时节发放1800万柄小扇子,在71个场馆安装33000多平方米的遮阳棚、5300多把遮阳伞、6300多个喷雾器、2400台电风扇,1700个饮水机,为排队游客提供2万5千张“温馨折椅”,秋雨来临之际又在园区广泛提供热水,以代替备受冷落的直饮水。

  在理念文明、设施文明的同时,办博人的服务文明也于细节中感动世博游客。尤其是被称为“海宝一代”的志愿者“小白菜”、“小蓝莓”,这些世博会中“最可爱的人”不仅延伸和深化了2008年的奥运精神,更以时尚阳光的公益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化身城市文明的使者。

  狂欢派对中的文明领悟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当中国人通过世博会“不出国门看遍世界”时,全球的目光也聚集在此,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放大,甚至上海辖区6340平方公里都变成“世博园”。

  上海市文明办主任马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特定的规律。“道理都知道,就是难做到;对人高标准,对己低要求;平时不在意,注意就有效。”因此,从试运行至今,一系列文明活动在上海世博园区内外展开:

  世博知识培训、百万家庭学礼仪,使《世博文明公约》深入人心;“文明观博宣讲”将“文明观博七不”传播到上海的各个里弄;“争当世博风尚好少年”不仅让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更通过“小手拉大手”感化父母与亲朋……

  当上海市民想出的文明观博“金点子”在园区内适用,当“市民巡访团”在世博园里明察暗访,当参观者在新加坡馆、卡塔尔馆内盖上特别的“文明章”,当文明游客获得新颖别致的扇形文明徽章,当“参观者志愿者”在中国馆前服务两小时……正如世博局参观者服务中心主任钱伯金所说,“园外在弘扬、进园在体验、出园在领会。世博游客是在好看、好吃、好玩的一次派对里,从内心深处感受领悟到文明的提升。”

  诚然,世博园区内的不文明现象至今仍未完全杜绝,但在10月16日入园人数高达103万时,世博局参观者服务中心收到的投诉事件仅54起,而同样是周末的10月9日客流44.7万人时,投诉数为46起。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的城市文明指数已从最初的70多分跨越到90分。

  再过一周,上海世博会的大幕终将落下。然而中国人的“道德答卷”到底多少分,此时判断仍嫌过早。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和宽容的国民心态、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自信优雅的国民精神、追求卓越的生命活力等,已开始逐步走进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经历了30年经济大发展之后,如何将国民素养提升到世界水平,酝酿第三次华丽转身的中国正努力作答。(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世博会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