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的中国抉择:另辟蹊径(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金融安全的中国抉择:另辟蹊径(3)

2010年10月18日 16:5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民币汇率:中国已深陷“美元陷阱”

  我国领导人又一次登上了《时代》封面——今天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将温家宝总理作为封面人物,并重点关注近期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人民币施压举动。今年以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地感受到“汇率战争”及其逐步升级。中美角力,人民币已成为双方博弈的一枚重要棋子。

  事实上,在过去几个月中,我国已经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10月伊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重拾跌势,11日达到1美元对人民币6.6732元人民币的水平,再次创下2005年汇改之后的新低。自从今年6月中旬央行宣布绑定美元,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约2.3%。

  但是,美国仍持续指责中国因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而在对外贸易中占居不当竞争优势,从而加剧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叫嚣只有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才能解决双边贸易失衡问题。美国众议院上月末更是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如果该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美国商务部将被赋予更大权限,使之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把所谓“货币低估”行为视为出口补贴,进而对相关国家输美商品征收反补贴税。毫无疑问,人民币即是该法案针对的主要目标。

  访谈中,记者“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低估了多少”的问题一出,就被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元龙研究员“连根儿掐断”,“有人分析人民币被低估,将原因归结为我国大量的贸易顺差和购买力平价,我认为这两个都是伪命题”。

  他进一步解释说,“贸易顺差和人民币被低估不能画等号,第一个原因是导致贸易顺差的关键在美方、不在中方;第二个原因是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第三个原因则是统计方法存在差异”。王元龙坚持认为,贸易顺差不是影响中美汇率问题的原因。

  用购买力平价说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同样被他判作伪命题。其理由是,国际贸易必须是完全自由的、商品的价格必须是同幅度的波动、物价是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影响货币购买力的因素是货币储量等四个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汇率已不仅仅是价格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国际关系问题以及大国间的博弈问题”,他反对那种简单的、学院式的分析,“汇率问题真的不只是单纯的价格问题,如果我们把汇率理解成教科书里说的那样,只是买卖外汇的价格,那实际上就把汇率看得太‘低’了”。

  他分析道,我国在汇率问题上面临的这一轮压力,在国内国际两方面均不同于以往。“在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也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尽管他们在升值的路径、操作上各有差异,但这种‘人民币应该升值’已在国内流行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于2005年那次只有美国和日本施加外部压力。”

  至于国际上的汇率波澜,王元龙重申着其不可忽视的政治动因:“新一轮人民币升值压力再起,主要是因为美国面临中期选举。”他介绍说,在即将于11月2日举行的中期选举中,美国众议院435名议员全部要改选,参议院要改选三分之一,议员们以所谓“纠正中美贸易不平衡,夺回被中国夺走的美国制造业就业”为旗号,以外制内、转移视线、笼络选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本月初对媒体的表态支持了王元龙的判断,他说:“人民币币值重估不应当被他国政府当作掩盖本国问题的遮羞布,寻找替罪羊总是容易的。”

  在王元龙看来,美国持续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不仅可以在政治层面“转移视线”,而且可以在经济层面减轻对华的债务压力,使我国的外汇资产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从国际战略层面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据此提出,中国已深陷“美元陷阱”。他认为,中国已经无力自拔,美元的贬值和下跌意味着中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王元龙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仅在经济方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情,而且的确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利益问题,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给予足够关注和重视。本月早些时候,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上表示,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国将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不会采取所谓的“休克疗法”。虽然谈不上“另辟蹊径”,但显然中国已选择“见招拆招”,按照自己的步伐推动汇改。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