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抓住中国版CDS发展机遇 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2010年11月11日 08:4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10月2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业务指引》文件,标志着国内信用衍生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正式推出,这被人们称为中国版的CDS,它不仅为国内金融市场提供全新的交易工具,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自2008年后因贷款规模的快速膨胀,监管机构已对未来银行资产的质量,以及银行体系的不稳定可能对整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冲击有所担忧。在当前的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更应当客观分析信用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合理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稳步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

  研究风险缓释工具的避险特征,提高银行主动性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目前,与发行债券及股票相比,贷款仍然是国内企业的融资首选,贷款也成为国内银行业最主要的资产形式。根据央行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9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而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及沪深交易所的数据,同期企业债券托管余额仅为4万亿左右,A股市场股票总市值为2.7万亿,两者相加仅占贷款总额的13.4%。贷款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资产的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主要源头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控制贷款信用风险主要采取贷款发放前的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等预防性的静态管理手段。由于贷款的流动性较低,造成贷款发放后的风险控制措施相对被动,例如在发现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损失苗头时,往往通过增加保证、要求客户提前还款等方式避免可能的风险损失。上述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事实上将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更多地寄托于发放前的数据分析及预测上,缺乏后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灵活性。

  作为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特征恰好弥补了因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匮乏的缺陷。由于可以不涉及资产的所有权转移,因此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能够将资产的信用风险剥离出来单独进行交易。这就允许商业银行能够在合理的成本上对存续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持续的控制,推动银行从以往被动、静态和事前的信用风险管理进一步转向主动、动态和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交易特征,研究提高商业银行资产定价能力。目前利差收益仍是国内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但长远来看,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还是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未来金融改革的纵深发展,都将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利差收益逐渐减少的局面。同时,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明显,商业银行将逐步从被动享受法定存贷款利差向主动获取交易利差的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产分析与定价能力的提高,将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后能够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

  信用衍生产品将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与其他风险分离开来,进行单独定价与交易,这一特性恰好契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流通的需要,解决了因基础资产流动性受限导致信用风险管理手段缺乏的问题,为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提供市场工具和手段。以信贷资产为标的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传统的信用风险交易模式之上增加了新的购买者,有利于及时反映市场对各板块信用风险的评价,可以有效缓解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促使市场信息更加公开化,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与判断。交易信息一方面可以供各家机构进行定价参考,同时也是利率市场化情形下,定价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这就为商业银行提高资产定价能力提供了现实基础。

  分析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标的的特征,完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功能。目前,商业银行正从传统的“资金提供人”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业务领域更加丰富多样。除传统的存贷款、结算等服务外,近年来商业银行已逐渐开始向客户提供诸如资产管理、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初步建立起涵盖利率、汇率和商品类的金融产品体系。参考先进市场中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内个人与法人客户金融需求的多元化,信用风险兑冲以及基于简单信用类产品组合的结构化产品服务将可能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十分重要的业务版块。

  通过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逐渐完善国内信用风险交易市场结构,能够为商业银行未来开展信用风险对冲服务建立市场及产品基础,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丰富自身金融媒介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研究借鉴国际信用衍生品发展经验,探索国内商业银行提升资本金利用效率的途径。2008年以来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使得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已经预示着商业银行单纯追求贷款规模获取盈利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会面临较大的资本约束瓶颈;加之当前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对加强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国内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本金约束效果将日益明显。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银监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的规定,信用衍生产品能够为商业银行开辟全新的资本金释放途径。在资本补充方式有限、资本“开源”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利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探索信用衍生产品对于银行资本金的“节流”渠道,将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金的利用效率,推动商业银行建立资本集约化发展模式。

  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已经起步,虽然信用衍生产品对于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下一阶段我们仍需充分借鉴参考国外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历史,特别要充分吸取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在起步阶段按照《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业务指引》的要求严格控制杠杆程度,避免过度投机现象,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健康、合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真正发挥此类产品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积极作用。 (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肖 元)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