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余光中笑谈《桃花扇》:爱情故事和亡国之痛融合
2007年02月09日 0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中新社发 骆文刚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香港二月八日电 题:余光中笑谈《桃花扇》的青春与血泪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青春版昆剧《一六九九.桃花扇》将于本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在港登场。日前,享誉两岸三地的诗人及散文家余光中作为本剧文学顾问,应香港艺术节之邀,在香港大学笑谈“《桃花扇》的情人泪与烈士血”。

  “我对戏曲是外行,对昆剧出于爱好。做昆剧《桃花扇》的文学顾问,则完全是孔尚任(原著作者)所‘误’。”这位年近八十的大师,一开场就让观众忍俊不禁。

  “本人出生在《桃花扇》故事发生地——南京,且孔尚任先生硬要推我一下,我就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在气氛热烈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娓娓道来:“李香君是《桃花扇》的灵魂,是情人,兼烈士。她与侯方域的爱情充满悲欢离合,流过很多泪,为儿女情;甚至血溅定情物,化为桃花扇。血泪交加……” 

   为何《桃花扇》诞生三百多年来,却能保持“青春”?

  余光中说:“我第一次读《桃花扇》,是一九四六年,在南京上大一,至今仍感触很深。《桃花扇》的故事,‘前景’是爱情故事,‘后景’是亡国之痛,二者交相融合;从小处着眼的观众,可以陶醉于爱情之悲欢离合,有民族感的观众,会看到明朝亡国之鉴……”

  现场,有听众不赞同请“青春”俊男美女的演员担任主角,认为无法表达剧中人物的灵魂。

  余光中笑言:“青春版嘛,大概是给年轻观众一个错觉吧。让他们糊里糊涂就买票了。”顿时,引得哄堂大笑。

  “古典戏剧与现代社会的确有很大距离,看戏的当代人越来越少,不止是昆剧,中国京剧、南音等剧种都面临同样的困境。现在最重要的是将观众拉回来,尤其是让青年观众回到剧场里,唤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讲究原汁原味和“地道”。所以,目前的‘青春’新演绎无可厚非,是一个权宜之计。”

  有人担心,把这出剧浓缩成三个小时,是否恰当。 

  余光中答曰:“现代人的生活忙碌,适合他们观赏的恐怕最好是一个晚上。把一千六百个人连续两晚困在戏院里面,不太容易。”

  “我在伦敦街头看《哈姆雷特》,十五分钟就演完了。接着,又看了三分钟演完的。连哈姆雷特爸爸的鬼魂,都是一闪而过的。”又是一阵笑声和掌声。

  有人问:“白先勇注重《牡丹亭》中的情与欲,您为何注重泪与血?”

  “因为他太青春了。而我是往老年这边的。”余光中笑答。

  被问最近在忙什麽?余光中风趣地说:“我花四分之三时间在做‘余光中的秘书’——做的都是我秘书应该做的杂事。近四分之一时间,用来写作。剩下的差不多十几分之一,我就看戏。”

  “等到二月底,我一定会从台湾飞来香港,看《桃花扇》。”话音落,掌声又起。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