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澳门日报》:“红心”毒蛋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2006年11月17日 16:20

    十一月十二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河北省个别养鸭场往饲料中添加“红药”(含有苏丹红四号),生产红心鸭蛋并已流入北京市场的消息。图为红心鸭蛋。 中新社发 张澍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吿》日前披露:北京市场上白洋淀特产“红心”鸭蛋,含有毒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生产出售红心蛋赚的是黑心钱。消息传出,全国各地纷纷采取紧急行动和措施,检查和防堵有毒“红心”蛋的进入。

  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科技和社会步伐快速,法制建设却未能到位,传统道德伦理在金钱的诱惑下变异,并酿成灾祸。

  近年来,内地在食品安全方面事故频频:食水受重金属污染、大米用石蜡加工抛光、白木耳用硫磺熏制、鸭肉有致癌物质、腌熏食物有农药或防腐剂,黑心豆腐也出现市场……现在,连鸭蛋也含有有毒的苏丹红,人们不禁要问:今后还能吃什么?

  内地的食品安全,严重缺乏事前的监督,各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食品标准不齐、法规不全、监测手段落后、地方保护主义、执法者贪赃枉法……难以形成常规化和有效的监管;事后问责乏力。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对受害者权益保护不足,对肇事者处罚力度小,刑责轻,无法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令人感慨的是,一再揭发毒鸭蛋事件的又是传媒,食品监管者,包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监督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农业、畜牧、动检站、政府食品办、环保部门等,都落在媒体后面。

  由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隐患,虽然最后也能暴露和解决问题,但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因为限于媒体的专业和视野,其对问题的发现有时也会滞后,有时有所偏差,经常要等到问题比较严重时才发现、关注,而此时危害已大规模扩散,许多民众的身体健康可能由于毒性的长期积累,面临着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因此,在正常的食品监管体系下,监管者应永远走在媒体的前面,以专业的素养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所在。而且,食品安全涉及到立法、执法、科技、伦理、道德、政府职能等领域,迫切需要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方面使不良的资本拥有者可利用的空间更加狭小,一方面使良好的资本拥有者在健全的市场环境下如鱼得水。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在基本生活要求获得满足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升,在生活逐步丰足的同时,也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对食品的监管做到常态化,切实保证食品安全。(摘自《澳门日报》11月17日社论,有删节)


 
编辑:杜燕】
:::相 关 报 道:::
·农业部严查“红心鸭蛋”加强饲料和养殖环节监管
·辽宁检出江苏“涉红”蛋:该鸭蛋是“梅香咸蛋”
·广州副市长当众吃咸鸭蛋 澄清从未禁售所有鸭蛋
·质检总局初步调查显示:红心鸭蛋主要销往北京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