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缺零用钱与父母关系差 香港约有6千“隐蔽青年”

2006年09月11日 15:11

  中新网9月11日电 早前日剧《电车男》令港人开始留意一直被社会忽略的“隐蔽青年”。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研究指,与父母关系差、家庭经济状况欠佳及缺乏零用钱的青少年,均较容易变成“隐青”,并估计香港现时约有六千名“隐青”。

  据香港成报报道,香港油麻地青少年综合服务青年联席小组,在今年6至7月访问了872名来自五所油尖旺中学的中三及中四学生,由于这类学生的思想成熟,较能代表普遍的情况,有助探讨区内青年的潜在隐青倾向与其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关连。

  救世军油麻地青少年综合服务沟通无疆界手语义工麦嘉纬指,调查发现,每天平均与父或母相处不够三小时的青年,分别是63%和45%,约半数人与父母相处时有争执,而70%和逾50%的青年不会与父或母谈心事,这批青年均具有较高潜隐倾向。

  同时,有较高潜隐倾向的青年,28%家庭月入低于1万元,60%人甚至没有或每月只有300元以下的零用钱,他们或只能整天留在家中,缺乏应有的社交活动。

  麦嘉纬指,结果反映,青年的潜隐倾向,与父母相处极有关系,由于与父母关系差、相处时间较少,因此更易养成沉默寡言或抗拒社交的性格,在其它因素影响下,便容易造成较高的潜隐倾向。同时,家庭经济状况亦有明显关联,令青年只呆在家中,或沉迷于网上游戏。

   至于课外活动和朋辈关系,麦嘉纬表示亦是促使青年潜隐倾向的两大因素,呼吁家长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子女养成沟通交流的习惯,要鼓励子女参加课外活动,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


 
编辑:杜燕】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