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全球疫情反弹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全球疫情反弹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022年07月21日 14:1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7月21日电 (张铭心)近期,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4和BA.5再掀全球疫情高潮。由于此前多国相继取消疫情限制,且该两种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欧美亚洲等多国的新冠感染人数急剧上升。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变种毒株轮番肆虐全球。在当前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防疫限制不断宽松的复杂情形下,更加“独特”的BA.4和BA.5毒株是否会让世界再次“深陷疫情泥沼”?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洛杉矶民众佩戴口罩乘坐地铁。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洛杉矶民众佩戴口罩乘坐地铁。

  这波疫情反弹,“罪魁祸首”是它们?

  目前,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4和BA.5加速传播,让全球疫情尤其是欧美疫情又有“抬头”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12日数据,此前的两周内,全球报告的新冠病例增加了30%。

  目前,奥密克戎BA.5毒株正主导美国疫情。全美共有2421个县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区,约85%的美国人生活在这些地区。在这一疫情强烈影响下,美国政府本月中旬又将新冠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延长了三个月。

  BA.5毒株还在美洲地区加速传播。泛美卫生组织日前通报,该地区至少22个国家已发现BA.5毒株,预计该毒株将会在未来数周成为美洲地区流行的主要毒株。

  欧洲疫情也因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肆虐迅速恶化。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15日的数据,在此前一周中,英国大约有350万人感染新冠,比再前一周的270万人增加了近30%。英国国家统计局称,这可能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4和BA.5的感染增加所致。

  此外,欧洲多国疫情形势严峻:法国因奥密克戎变异株肆虐迎来第七波疫情高峰,单日新增确诊数一度突破20万例;意大利每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已反弹至近10万例。

资料图:日本东京,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家酒店员工向媒体展示了用餐防护罩,旨在保持安全社交间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日本东京,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家酒店员工向媒体展示了用餐防护罩,旨在保持安全社交间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亚洲,日本单日新增病例连续多日冲破10万大关;印度近日新增感染人数也达到四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20日因新冠而住院的人数接近“创纪录水平”;新西兰的新冠病例数过去几周也大幅增加,为该国医疗系统带来极大压力。

  毒株肆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掀起全球本轮疫情的奥密克戎BA.4和BA.5毒株有何来头?

  作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亚型变异株,BA.4和BA.5毒株与早期的奥密克戎毒株有共同的起源,但更容易传播和逃避免疫。

  据《自然》杂志介绍,BA.4和BA.5毒株更类似于先前的BA.2毒株,但都带有自己的独特突变,包括病毒刺突蛋白中称为L452R和F486V的变化。而且,这些突变可能会改变其锁定宿主细胞、并避开某些免疫反应的能力。

  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相继取消疫情限制和相应的防控措施,这也给奥密克戎BA.4和BA.5毒株的迅速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国家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感染人数成倍增长,医疗系统遭遇挑战、新冠康复患者再次感染……

  眼下欧洲各国疫情再度升温,新冠检测工作却同步减少。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克鲁格预测,“欧洲地区将面临一个充满挑战的秋冬”,他呼吁各成员国立即采取行动,若等到秋天到来再行动将为时已晚。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发表声明说,该所所长、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当天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资料图为2020年3月,福奇出席国会听证会。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沙晗汀 摄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发表声明说,该所所长、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当天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资料图为2020年3月,福奇出席国会听证会。 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也敦促美国民众不要放松警惕。他认为,美国的感染人数明显被低估了,因为许多人居家检测后并不会上报是否感染。他特别警告,2022年秋季和冬季之间,美国可能出现病例激增的情况。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表达了对此轮疫情的担忧,他表示,“我担心新冠病例继续上升,会为紧张的医疗系统和医疗工作者带来压力,我还担心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谭德塞说,“新一轮的疫情再次表明,新冠大流行远未结束。”(完)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