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论道尼山 交流互鉴何以融贯东西

分享到:

海内外学者论道尼山 交流互鉴何以融贯东西

2023年09月28日 1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视频:70秒速看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论坛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山东曲阜9月28日电 (记者 金旭 徐文欣)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论坛27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中外嘉宾在论坛上表示,在世界格局加速演进的今天,要尊重文明间的差异,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中西方文明平等、理性对话。

图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 梁犇 摄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表示:“以史鉴今,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敞开胸怀。中华民族很早形成族类意识,我们保持着自身文化的根基和主体性,选择‘做自己’,但并不妨碍我们和世界‘在一起’。”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施寒微认为,世界发展到现在,西方和中国已不应再继续讨论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而是到了互相学习的阶段。

图为国际儒联副会长、德国汉学家协会主席、德国图宾根大学资深教授施寒微。 梁犇 摄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直言,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古老的殖民主义或帝国主义的模式,其叙事与西方历史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方法论,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图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 梁犇 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从“天人合一”的观念出发,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他表示,中国古典“天人”关系包含着“民众之天”的思想,有着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悠久传统。因此,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这在精神内涵上与中国古典的“天人”关系思想有着内在联系。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结合自己20世纪70年代随父亲到中国做生意的经历,切身感受到中国几十年来的变化。他提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现代化经过深思熟虑和有效布局,这与无序的、由企业主导的现代化不同。

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经济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曲强。 梁犇 摄

  “不同文明之间的人要多交往,但是要各安其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曲强提到,中国和儒家文化走向世界,或许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的解决方案。“未来的世界可以和而不同,可以在不同中继续美好。”

图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文明研究”负责人胡春春。 梁犇 摄

  “当下,中西方间因地缘政治利益造成的隔阂越来越大,文化则拥有跨越鸿沟的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胡春春认为,在进行中西方文明比较时,中国可以从长时段的历史视角出发,而非局限于过去两个世纪,以物质成就作为衡量发展高下的标准。

图为美国《中国政治学杂志》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 梁犇 摄

  美国《中国政治学杂志》副主编约瑟夫·马奥尼提到,中国哲学家老子的阴阳图在西方很受欢迎,但西方人很容易将它误解成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实际上它是由不同的灰度组成的。这也启发人们,看待其它文明不应该非黑即白,而是应该用融合的眼光。

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系主任助理、中国人学学会秘书长张梧。 梁犇 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之道能为不同文明间的交往提供借鉴。”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张梧表示,中华文明能为不同的文明交流提供平台,为摆脱多元文化主义困境提供值得借鉴的中国智慧。

  “东西问·中外对话”论坛以“探寻中华文化世界意义,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是中国新闻社首次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办的分论坛活动。(完)

【编辑:王祎】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