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多名“京官”赴基层履新 双向交流任职或成常态

2010年11月03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3日电(记者 吴歆)近日,多名年富力强的中央部委司局级官员赴各省份任职,与此同时,亦有一些地方官员赴中央部委履新。这是中国首次在官员任免上尝试中央与地方双向交流任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指出,此举是着眼于改善领导干部队伍结构进行的一次探索,有利于改变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经历单一问题,有利于推动年轻干部踊跃下基层锻炼,鼓励基层干部安心踏实地干好工作。有专家指出,如果此项尝试效果良好,不排除会成为一项常态人事制度。

  多名“京官”赴基层履新

  近几天来,已经履新的原中央部委官员如:外交部美大司司长郑泽光出任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任山东济宁市委副书记;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司长吴洪芹任福建漳州市委副书记,她也是此次66名“京官”赴地方交流任职中的三位女性官员之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地产管理司司长张太原出任云南昆明市委副书记,等等。

  从这些名单来看,外派基层的“京官”基本都属于“60”后官员,年富力强,而且学历高。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原本在中央部委都掌管核心司局业务,如原任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的郑泽光,主要负责对美外交,而对美外交可能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事务。

  据了解,今年中组部从54个中央部委选派66名中青年干部到地方任职,平均年龄46.5岁,年龄最小的41岁。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任职的有48名,担任市县委书记21名、市长20名,其中9名市委书记人选都安排在中西部地区。

  据了解,交流任职人选主要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工作经历不满两年的正局级干部。选派采取中组部直接动员、机关干部自愿报名、各部门组织推荐、各省区市比较择优的办法,“平级调动、进出平衡”。

  按照“进一出一、统筹安排”原则,接收交流干部的省区市也将选派厅局级官员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分析认为,中央与地方的干部双向交流、循环流动,有利于增加干部的成长阅历与经验,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结构。

  “挂职”变“任职” 在基层实践中淬炼干部

  观察人士注意到,此次干部交流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不是以往的“交流挂职”,而是“交流任职”。从“挂职”到“任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大为不同。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这是干部管理制度的一个新探索。

  有专家称,挂职干部大都只任虚职,下基层后没有实权;因时间短无法融进基层领导圈,干不了实事,了解不了真实情况。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此次“空降”干部是任“实”职,“更有利于干部的成长、整个地方领导班子的更新,甚至有助于破除当地宗派势力”。

  另一方面,基层一线是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大舞台,是干部锻炼成长的主阵地和建功立业的主战场。诚如习近平所言,选派中央部委干部到省区市交流任职,体现了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交流、选拔干部的导向。

  此举也正表明,中央要通过在基层的工作实践,淬炼中青年干部,努力构建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中国社科院教授莫纪宏指出,这说明今后国家在选择干部时,更重视候选者的实践经验,将来的官员将不再重复“从书本到书本,从机关到机关”老路线。

  习近平要求交流任职干部“身下心下”

  这次中央部委与省区市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工作,受到高层高度重视。10月11日至14日,中组部特别在北京举办培训班,习近平与学员座谈。他提出六点希望,一要身下心下,二要多学多思,三要实干苦干,四要团结协作,五要慎独慎微,六要淡泊名利。

  习近平强调,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指出,中央部委的中青年干部到地方任职,首先要抱着谦虚的态度,拜当地干部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提高全面领导能力。要勇于担当责任,在解决实际问题、应对突发事件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要重视民生、服务群众,在造福百姓的亲身实践中培养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要有经受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严格要求自己,传播优良作风,做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干部。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