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解读:增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010年11月12日 10: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事件:11月5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B星送入太空。11月7日,星上装载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可见光通道打开,并成功传回第一幅可见光影像图。图像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很高水平。据悉,风云三号B星在轨测试工作将于12月初启动。

  作为中国第一颗下午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星与风云三号A星共同实现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上、下午星组网观测,将全球观测时间分辨率从12小时提高到6小时,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实现上下午双星同时在轨运行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专家介绍,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业务系列气象卫星。该系列的第一颗卫星——风云三号A星已于2008年5月27日发射,经在轨测试、业务试运行和业务运行,目前已经获取了丰富的地球大气探测数据,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天气、气候、环境和灾害监测中。风云三号B星充分继承了风云三号A星的成熟技术,并针对用户使用要求,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改进。

  目前风云三号A星为上午星,每天(24小时)可提供两次全球覆盖探测资料,为了给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更多时次的卫星探测数据,风云三号B星按下午星设置,以实现上下午双星同时在轨运行,即每天四次全球资料覆盖。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卢乃锰表示,有一颗下午卫星来观测下午的天气系统,对改进天气预报系统意义非常重大。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承担四大任务

  为天气预报,特别是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的大气温、湿廓线以及云、地表辐射等气象参数;监测大范围气象及其衍生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全球环境变化,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地球物理参数;为航空、航海、农业、林业、海洋、水文等国民经济多领域提供全球及区域的气象信息——这是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承担的四大任务。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专家指出,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自然灾害监测和防灾减灾中作用显著,不仅可以对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雪、沙尘暴、大雾等气象灾害进行有效监测,而且能为农林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态与环境灾害监测和评估提供高精度定量探测资料。

  此外,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稳定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长期连续观测能力,逐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为全球观测系统发展做贡献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发射了6颗极轨气象卫星和5颗静止气象卫星。目前,风云一号D星、风云三号A星、风云二号D星和E星在轨稳定运行,风云二号C星在轨备份。中国气象卫星已实现了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而且,我国是国际上同时拥有静止和极地轨道业务气象卫星的三个国家(地区)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一号、风云三号和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我国气象卫星的全球观测能力,为全球观测系统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也将显著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增强我国在相关国际活动中的话语权。”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赵晓霞)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