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优秀基层工会主席的维权路 写建议书化解停工事件(2)

2010年11月17日 09: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工会主席的天职是维权

  2002年12月16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要和戴大平、温国强等23名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所有表格上只注明:合同期限一年,职工只能在愿意与不愿意上打钩选择。

  这意味着公司不承认23人在原桂林风动工具厂工作的10年工龄,他们的身份将由“固定工”转变为“临时工”,随时可能被解雇,丢掉饭碗。

  23人心急如火!赶紧找人力资源部经理,要求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经理的答复让他们如坠冰窟:“只能签一年期合同!”

  恐惧笼罩在23名工人的心头。彷徨无助时,23个人找到了王远文。王远文多次与公司人力资源部沟通协商,但无效果。

  2003年5月20日,在王远文和桂林市总工会法工部的支持帮助下,23名工人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胜诉,但公司方面却不执行。

  王远文嘴皮磨破,公司不予理睬。万般无奈下,他支持23名职工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他们说:“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维护中国法律的尊严,我和你们一起上公堂。”

  进入法律程序后,公司行政个别人员采取手段,瓦解职工,有18名职工先后撤诉,只剩下5个人还在坚持着。

  王远文心理压力陡然增大,寝食不安。一些好心人劝他说:“你端的饭碗是老板的,就不怕炒了你!”

  王远文心里翻江倒海,前思后想:“不为职工维权,职工还要工会干什么!我所做的一切,没有半点私心,都是为了公司与职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即便公司管理层一时不理解,我相信,终究会理解的。”

  他打定了主意决不退缩。这时,老总找上门来,说:“你站在我这边,我给你的工资翻倍。”

  王远文一直拿着工人档次的工资,收入不高,但他拒绝了:“钱多谁都希望,但工人需要我。职工选我当主席图的是什么?不就是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有个依靠吗?”

  老总威胁他说:“你们要打官司,我们就往广东搬。”

  王远文心里有一本企业的明晰账,桂林工资水平低,企业每年仅人力成本节约就获利几千万元,绝不可能搬走。

  王远文骑着自行车奔波着,找法院、找律师、咨询专家,翻阅档案,收集资料,人瘦了一圈。在他的精心准备下,工人们终于打赢了官司,公司终于与他们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工人们含着眼泪,围在王远文身边。王远文脸上笑开了花,他拍着大伙的肩膀说:“伙计们!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大伙儿要争气,干出成绩来,决不能丢我们中国工人的脸。”

  工友们连连点头,觉得话说到了心坎里。公司老总看到戴大平肯学肯干肯帮人,组织能力不错,就把他从职工提升为装备部生产主管。

  事后,老总和王远文回顾这件事,说:“你打赢官司,是因为你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给你撑腰。”

  王远文哈哈大笑:“咱们企业有63个党员,都在要害岗位上。你处理的违纪员工,没有一个是党员。党员好不好?共产党在全心全意帮助企业做事。我是党员,为你做事,为工人做事,就是为党做事。”

  老总想了想,真是这样。以后,公司里凡是工作干得好的人,老总就认为他是党员。改制后的12年,公司党支部新发展29名党员,有13名分别担任部门经理和车间主任。

  2005年,职工周友华一年合同期满后,因有类风湿病,不能继续工作,被厂方解除合同。

  周友华失去工作,无力看病,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王远文关心着这名不幸的职工,经常把报纸上治疗类风湿的材料剪下来送给他。他对周友华说:“你要打官司,必须符合法律程序才能赢。你得把你和公司签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拿出来。”

  但是,周友华却没有这份合同。王远文诧异地说:“你从药厂调入时,我不是提醒过你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么?”

  周友华当时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王远文只好给他出具了一份当时工会动员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企业也同意签订的证明。

  老总知道后,拍着桌子发火:“你为什么要给他出这份证明?”

  王远文也拍案而起:“我作为工会主席的良心!我不能见死不救,离开企业他就没有了活路。”

  没有合同在手的周友华,没有打赢官司。望着他蹒跚离开的背影,王远文眼睛湿润了。他嘴里反复念叨着:“依法维权!依法维权!必须加大对大家依法维权的培训!”

  这年年底,全厂员工都涨了工资,唯独没有王远文的。总经理找到他,笑嘻嘻地说:“你别干工会了,收入低,还得罪人。”

  王远文回答说:“钱我也想要,但是不能要的钱我不要。”

  对于自己长期的低工资,王远文干脆不想,不想就不生气。他吹得一手好笛子,吹葫芦丝造诣颇高,还写一手好字,刻一手好章。业余时间里,他收徒授课,赚钱补贴家用。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