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四川双流农民搬进集中安置区 有人坐公交下地干活(2)

2010年11月25日 04:2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何“反哺” 还很糊涂

  双流县住宅用地成交均价2007年为161万元/亩,凤凰村整理出520亩建设用地指标,最后农民按4万元/亩获得拆房和建房补偿

  拿到了8000元补偿后,罗维富“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宅基地,变成了耕地。

  “如果将来子孙要建房,没有宅基地怎么办?”

  “我管不了那么远,最多管到我儿子”,他说。

  对于“土地增减挂钩”这类名目复杂的专业术语,罗维富说“不懂”。

  他的儿子则听说,“政府拿着我们宅基地的指标去征地,一亩地可以赚100多万”。

  “某种意义上,这是利益驱动”,双流县国土局一位负责人坦承,地方政府搞增减挂钩“有积极性”。

  根据国土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要求,“增减挂钩”建新地块实行有偿供地所得收益,“要用于项目区内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优先用于支持农村集体发展生产和农民改善生活条件。”

  对于“增减挂钩”中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级差收益如何“反哺”,双流县国土局未作透露。“这个账就不要算了,农民知道了会要价更高”,上述国土局负责人说。

  公开资料显示,双流县住宅用地成交均价2007年为161万元/亩,2008年为102万元/亩,2009年这个数据则是218万元/亩。其他用地均价也在百万元左右。

  凤凰村村支书樊云华介绍,该村“增减挂钩”整理出520亩建设用地指标,减去聚居区住宅用地,净增452亩,国土局按12万元/亩收购净增指标。

  樊云华介绍,作为“拆旧地块”,这里农民节省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每亩12万元,其中4万由政府掌握,用来统一组织复垦旧宅基地;另外4万也由政府掌握,用来修聚居区道路、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剩余4万用作农民拆房、拆林盘和建房补偿。

  按照国土部文件,“增减挂钩”项目区内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由“建新地块”卖地所得收益承担。

  按照双流当地文件,农民安置小区内的拆迁安置户安装使用水、电、气、光纤、通讯等,全部由安置户缴纳费用后进行安装。

  “政府要搞新农村建设,我们都支持。但现在大家普遍欠债‘上楼’,如果补偿标准能高点就好了”,凤凰村村民吴继良说。

  双流县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批挂钩试点的补偿标准是按照2001年当地政府的补偿文件制定的,平房是260元/平方米,瓦房是125元/平方米,“确实有点低”,但现在该县“已经迅速提高了标准”。从2009年5月以后,按照新征地标准补偿“增减挂钩”项目的搬迁户,平房是每平方米达到500多元。

  说到“反哺”农民,村干部和国土部门相关人员,说不清具体怎么反哺了。金沙红石社区主任王章林说,村里600万修的公共设施,没有土地级差收益投入的钱。

  在凤凰村农妇杜明华看来,政府开通的“一元钱公交车”还不错。双流县所有乡镇都通达了这种“一元钱”公交车。杜明华搬到聚居点后,需要坐公交车去种地,“来回只要两块钱就够了”。

  脱离土地 变身“工人”

  双流县彭镇党委书记说,农民聚居后要“有事做,有钱赚”,否则就会无事生非,政府就有维稳压力

  有的农民坐公交车去种地,而有的则干脆不种了。

  黄甲镇八角村农民陈彬说,搬到聚居区后,种地不方便,农家肥也没了,病虫害也不能及时掌握,目前搬迁户家的土地普遍减产。而且没有地方晾晒粮食,也没地方存放。

  八角村村支书廖付琼坦承,该村宅基地拆并后,一些搬到聚居区的农民抛荒了土地。

  “农民经济状况如果达不到一定水平,集中起来居住,我们担心有危险”,双流县彭镇党委书记牧野说,如果农民聚在一起没事干,就会“无事生非,聚众闹事”,政府就有维稳压力。他称,镇上目前就有小区农民拒交物管费。

  在牧野看来,农民聚居后,不仅要实现房屋的安居,更要使农民“有事做,有钱赚”。

  他介绍,该镇在试点“增减挂钩”中,为了解决农民“上楼”后种地不便,采取招商引资方式,集中流转农民的土地,让这些“上楼”农民干脆脱离土地。

  牧野把这形容为“农民”变身“农业工人”。

  双流县开展的“增减挂钩”试点,以结合“三个集中”的特色而被广为宣传。双流县国土局副局长刘殳介绍,“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该县的思路是,农民通过宅基地拆并“上楼”,集中安置在中心村或靠近城镇的交通便利区位,并脱离土地;旧宅基地复垦后,村庄形成较大的整块土地,然后把土地整体流转给外来的老板或本地有能力规模经营的业主,农民收取租金或者参股分红;脱离土地的农民再外出打工或者返聘回“农场”中。

  牧野介绍,该镇羊坪村集中安置了1140多户,合并流转了5000亩耕地给新疆一老板,建成了四川省最大规模的集生产、观光为一体的葡萄生产基地。

  他介绍,葡萄园目前已经挂果了1000多亩,其中800亩富硒葡萄,可以“免洗”吃,最高价卖到130元/斤,亩产值达8万元。

  “供不应求,葡萄在园里就被买空了”,牧野说。

  羊坪村书记刘兴成介绍,目前该村较有能力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40、50和60后“弱势劳动力”,主要由葡萄园返聘,月工资1000元左右。

  他说,村民如果自己种地,每亩纯收入不到500元。现在出租土地,租金按每亩每年900斤大米的年中市场价折算,收入可达1500元。

  牧野还有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介绍,该镇还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建设金湾休闲农区。还流转了3800亩建设银杏观光园。

  一个计划流转一万亩的“国际农创总部经济区”正在规划中。

  “上楼”农民 期待“乐业”

  记者调查发现,“上楼”农民部分依旧种地;大部分维持以前状态,以打零散工为主;很小部分农民利用聚居区做生意

  在凤凰村、金沙红石社区等几个挂钩试点明星村,村干部们都在忙着土地流转工作。

  金沙红石社区主任王章林介绍,每流转一亩地,村委提成100元管理费。

  记者调查中,部分有较稳定打工收入的农民愿意流转土地。而不少农民对他们的土地“被流转”,颇有怨言。

  在凤凰村,村民代表王素琼拿出一份数十名村民签名的申诉书,表示他们不同意每年900斤大米/每亩的价格出租土地。

  该村一位已经被流转土地的农民表示无奈,“书记说,就你一家不流转,今后种地从空中飞?”

  王素琼说,该村农民人均耕地不到1亩,按900斤米价折算,农民每天只有3块钱生活费,“现在一斤莴苣要两块多钱,我们地都被租了,还怎么生活?”

  还有村民担心“租地是个幌子”,自己的耕地可能会被毁掉,建成厂房。

  记者在多个村看到,有的耕地被出租后,大门口种菜,后面建成了培训学校;有的“农家乐”里面修了一间巨大厂房,机器轰鸣。

  村民担心,这些耕地已经被水泥化了,“将来老板一走了之,我们还怎么种粮?”

  金沙红石社区主任王章林称,双流县最初允许老板在流转地上建不超过8%的房屋。一些老板打擦边球,名义上是流转土地种菜植树,实际建厂房,后来标准缩减到3%。今年开始,不允许建房了。

  记者在双流多个增减挂钩聚居点调查发现,“上楼”农民部分依旧种地;大部分农民还是维持以前的状态,以打零散工为主;很小部分农民利用聚居区做生意谋生。其中以茶馆、饭馆和杂货店为主。

  凤凰村46岁的吴继春返聘到村里的果园打工,“上厕所也要打报告”,让他不习惯。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他的房屋和承包地,如今流转20年。

  吴继春说,建房借了6万多,现在只还了1万。他在果园挖地锄草,每天25元左右工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完债”。

  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了,可住在羊圈的八角村农民张良福,仍然没有回家住的打算。

  羊坪村的李国成,最近把房子出租了一部分给别人生产沙发垫子,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2006年时妻子不同意参加“增减挂钩”,和他闹翻了,丢下女儿和他,去了云南。

  李国成找到记者,“你们帮我报道报道,让我老婆回家吧”,他充满期待。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