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盘点2010年里误读与被误读:揭开新闻背后的真相(5)

2010年12月30日 08:52 来源:新华网-半月谈   【字体:↑大 ↓小
章鱼帝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绝妙隐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媒体误读对互联网时代的启示

  媒体误读是一种尴尬的情况,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大量新闻误读所反映的普遍情绪和社会心态未被误读,相关报道主体和权力执法部门的反馈不及时,事件暴露的其他社会不正之风正暗合了部分网民的发泄心理。

  受众的这种心理被形象称为“社会墙”:即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社会对政府有关部门,表现出种种猜疑、隔膜和不信任感。“社会墙”的产生有转型期复杂国情的历史必然,也有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问题和社会道德对社会的约束力问题。信任缺失一旦被放大,就会使政府面临公共治理的困境;社会成员的互不信任,也有可能加剧社会的离散感,使重构社会基础秩序的难度加大,对政府正常的权力行使构成威胁。

  有学者为推倒社会墙提出三条建议:首先是信息透明,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实现公民的知情权,有真相才有信任。其次是利益表达,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建设的应有之意。第三是制约权力,这是最有效的重建信任的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快捷和海量赋予了信息新的特征,而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被误读造成严重的社会隔膜,这也与当今网民的社会心理和角色演变分不开。互联网不断成熟,网民社会阶层出现分野,草根和精英舆论并行发达;网民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大幅提升,社政民情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一波喧哗;网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网民监督从发声到发力,从舆论转为行动,从线上走向线下。所以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健康良性的媒体生态和传媒素养势在必行。

  从国家和行业角度来说,法律规制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应该及时,官员问责力度应该加大,网络舆论反映应该提速,从而在引导舆论中修复政府公信力。从媒体角度来说,坚守新闻的真实客观和社会公器责任,提升专业主义和职业技能,增加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培养传媒素养,理性看待新闻报道,学会辨别信息不被利用。

  今年的世界杯因为一只章鱼而不同以往,在我们顶礼膜拜它的“神迹”之后,就如它突然闪现一般它也匆匆“仙逝”,徒留下世人“世间再无章鱼帝”的感叹,然而它的每一次选择,和我们对它选择的解读,究竟是谁在误读谁,谁又在被误读?

  我们都愿意为秉持公正与真实信仰的媒体起立欢呼、拍红手掌。然而定睛一看,舞台上当得起这份荣誉之人寥寥。同样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应该试着坐在更多位置去观看一个事件的各个角度,而不应该仅仅选择自己最偏好的位置去讲述所见。

  2011年,还有更多的真相等待我们去发现……(梁恒 吴琳)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