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如何避免“谈核色变”? 全国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关注不过分恐慌

如何避免“谈核色变”? 全国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关注不过分恐慌

2022年03月08日 1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两会声音】如何避免“谈核色变”?董保同代表:敏感关注不过分恐慌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人物)如何避免“谈核色变”? 全国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关注不过分恐慌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如何避免“谈核色变”?全国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关注不过分恐慌

  作者 马帅莎 黄钰钦

  从常规体检、癌症治疗到核电供应、核能育种,核科学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核科技前沿有哪些?是否还需“谈核色变”?如何推动民用核技术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谈核色变”不是绝对的坏事,需要敏感关注核科技,但也不宜过分恐慌,对于民用核技术发展,和平的环境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必要条件。

  聚焦核科技前沿

  新一代核反应堆技术,是董保同一直关注的核科技前沿领域。他指出,在这一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总体上并驾齐驱,甚至在部分领域走在前列,“这将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

  对于核聚变领域,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专业的董保同回忆说,他上大学时,科学界就已经指出核聚变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方向,虽然后来实际科研进度慢于原先设想,但方向是对的。

  “核聚变作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长期战略选择,肯定是一个大方向,并且会带动一系列科学学科发展,现在还处于探索期,正在孕育着未来的大突破。”董保同说。

  同时,他还提到了空间核动力。他指出,前往月球和火星,太阳能还可以发挥作用,但如果将来人类的飞船或探测器需要飞往更远深空,无法获取太阳能,核能几乎就成了唯一选择。

  “谈核色变”:敏感关注但不过分恐慌

  当前,核技术应用已经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以医疗领域为例,除了人们熟知的CT、PET检查,核技术还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防护服的消毒灭菌、癌症治疗等。董保同告诉记者,国际原子能机构把核技术应用看成是比核能应用范围更广的领域,“几乎可以渗透到各个领域”。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对核技术感到陌生,甚至“谈核色变”。在董保同看来,“谈核色变”的主要原因是民众对核科技不够了解。他指出,核技术确实具有两面性,利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社会,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核辐射或核污染。因此,一方面需要科学知识传播,另一方面核工业界也必须如履薄冰,确保安全。

  “‘谈核色变’说明大家至少知道核不能随便触碰,就其本身而言不是绝对的坏事,大家敏感关注,但如果过分恐慌,也是违反科学的。”董保同说。

  民用核技术最需和平与合作

  由于核技术的特殊性,民用核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外部环境、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仅就民用核技术来讲,该领域特别需要国际合作。”董保同说,一个核电站从建成到寿期结束可长达60年,甚至还有国家批复使用80年,如果一个核电项目年限达到百年量级,再加上前期工作和建设期,必须有长期合作关系。

  “外界还会担心,核设施如果被战火攻击或被恐怖分子袭击怎么办。”董保同说,“所以核能的发展特别需要和平的环境、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在行业规范方面,董保同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核领域的立法。他指出,核立法领域仍存在部分空白需要法律规范,比如放射性废物如何处理,特别是需要存放多年的核废物等。当前,不少国家针对放射性废物进行了单独立法,董保同也希望中国能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推动核领域的依法治理。(完)

【编辑:王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