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访张雪樵:从促环保到治网暴,公益诉讼如何解民烦心事?

专访张雪樵:从促环保到治网暴,公益诉讼如何解民烦心事?

2022年03月10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两会人物)专访张雪樵:从促环保到治网暴,公益诉讼如何解民烦心事?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专访张雪樵:从促环保到治网暴,公益诉讼如何解民烦心事?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近期,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性案例,女子取快递被造谣自诉转公诉案位列其中。这起案件中,被害人因被诽谤,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遭遇“社会性死亡”,曾一度引发公众热议。

  检察机关为什么要将刑事自诉转为公诉?公益诉讼如何解决民众烦心事?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了公益诉讼纵横两个维度的发展。

  “网络诽谤传播广、危害大、影响恶劣,被害人面临举证难、维权难,通过自诉很难实现权利救济,更无法通过自诉有效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张雪樵说,公益诉讼就是保护公共利益,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公益诉讼剑指网络安全,就是要向社会释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信号。

  网络安全是公益诉讼与时俱进,不断扩大覆盖面的一个缩影。张雪樵表示,2017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公益诉讼法定版图一直在积极、稳妥拓展。

  过去五年,作为公益保护“国家队”,检察机关将公益诉讼的利剑指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并探索办理妇女及残疾人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公益损害案件,以实践经验完善相关立法。

  仅2021年,在全国人大及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最高检推动了安全生产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部法律中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

  展望新的一年,张雪樵指出,最高检已将“继续深化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化进程;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空间治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新领域探索力度”纳入《2022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要点》。

  对于公益诉讼这份具有治理现代化优势的“中国方案”,张雪樵评价称,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在几年的时间里取得快速发展,在案件量、制度影响力上不逊于国外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再到快速发展,环境领域都是公益诉讼的先行领域,透过这一领域,外界或可观察公益诉讼在纵深维度的发展。2021年最高检立案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南四湖专案”就是一个例证。

  南四湖地处四省交界,整个流域涉及八市34个县市区,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通道,曾一度污染严重,因涉及地域众多而难以改善。最高检介入后整合多方力量,统一执法标准,目前已初见成效。

  这一案件显示出公益诉讼制度提质升级的两个主要方面:

  一方面是应用高科技解决取证难题。张雪樵介绍,“南四湖专案”中,面对1266平方公里的湖面、3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检察机关在司法领域首次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采集,有效发现公益诉讼线索。

  另一方面,在这次案件办理过程中,听证会进行了直播,1000多万网友当起了“云监工”。“公共利益的堵点、痛点在哪里,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张雪樵说,司法机关从事司法活动应该还主权于民,让人民参与司法。

  他认为,公益诉讼检察并非“零和博弈”,本质是通过加强对公益损害问题的监督,助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共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目前,不仅法定版图在扩张,公益诉讼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展,吸引力不断增强,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协作配合中持续深化。”张雪樵说。(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