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重温南方谈话,体会中国之路

2007年01月18日 14:21

    资料图: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纪念日,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的邓小平塑像下,一束束夺目的鲜花,一个个虔诚的鞠躬,一个个合照……都是表达人们对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缅怀之意。 中新社发 周树南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下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那时候,政经改革停滞,社会气氛低迷,人们心中充满怀疑和犹豫。各种问题闷在沉默之下,中国渴望一个答案。邓小平以最直接的方式击中了最迫切的追问——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最智慧的方式放下了暂时还不迫切的纠缠——不要争论。于是,思想解放重新受到鼓励,社会共识再次达成,改革开放一往无前,经济发展车轮飞转。

  15年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这篇讲话开启时代的非凡意义。15年后,我们仍然要承认,今天中国社会的成绩和问题,无不与那一席简短朴素的谈话相关。以后见之明,我们还要承认,那一个决定,那一次开启,对中国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却并不可能为中国的前路全程准备好所有的答案。事实上,也没有一位高超全能的设计师,可以画好一张安排所有步骤、直抵完善之径的路线图。只是,作为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以其承认现实、尊重常识、开放视野、无惧改变的姿态与能力,示范给后人超越具体问题、也超越时空的智慧与勇气。

  我们在15年之后重温南方谈话的精髓,缅怀10年前离世的邓小平,是在感怀一位政治领袖人物的判断力与决断力,也是在一再体会改革命题之下中国之路的内在逻辑。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趟过深水难关之后,中国的转型大业还将如何应对其他领域的改革难关?在伟人时代与伟人政治终结之后,中国改革的方向、动力与节奏又系于何者?

  一方面,在市场机制之下打开了自由经济的大门,市场经济就从此开始不断拷问整个旧体制的弊端,不断要求着与之相匹配的整体新规则。于是,中国的变化必定要溢出经济的边界,而衍生出民主政治、法治社会、有限政府、自治权利等改革主题。但问题是,自经济破局之后的中国转型之路,是要成为被自己开局所不断推着走的被动者,还是应该成为始终具有自主价值的主动者?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15年来持续高歌猛进,实现了社会经济面貌的日新月异,但也难免因经济的繁荣而遮蔽其他改革要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温饱危机的缓解与消失,财富机会的开放与增加,是让改革获得了更多时不我待的乐观,还是替改革抽去了沸腾升华的薪火?2006年热热闹闹的第三次改革大争论,在一片喧哗中弥散了焦点,也未能像前两次争论一样最终能够赢得可观的共识。这对于改革而言是堪喜还是堪忧?

  是的,不争论不等于没有问题,大争论也不必然能够解决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获得了百余年来最长久的休养生息,也誓言要在此中获得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巨变。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最大的精神遗产,并非他强调的“硬道理”,也不是他发明的“不争论”,而是他能从现状中看出方向并引出方向的主动与果敢。

  如今世间已无邓小平,而中国的转型之局未终,变革之路未止。

  (此文为南方都市报社论)


 
编辑:李淑国】
:::相 关 报 道:::
·“首席接待官”回忆陪小平南巡广东11天
·小平南巡座舰“宁明号”抵湖南 曾击沉越南炮舰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