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成都为何在副省级城市申办“新特区”中脱颖而出
2007年06月12日 0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六月十一日电(记者 肖龙联) 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都市终于迎来了一个极佳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近日宣布成都、重庆成为国家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为何在中国多个副省级城市中申办“新特区”脱颖而出?

  探究缘由,在于与该市多年来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分不开。从二00三年开始,按照中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成都明确提出并大力实施了“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部署,将原来规模小、布局散的一百一十六个工业开发区调整、归并为二十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目前二十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已初具规模,入驻规模以上企业一千一百零五个,集中度达百分之五十九点九。多种形式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全市共规划建设六百个农村新型社区,近二十七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该市还于二00四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实行一元化户籍制度,将全市户籍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二00六年又出台政策,消除了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门户”限制。同时,该市基本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正是着力城乡统筹的这些实践,助推成都最终成为“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共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一百五十三点八万亩,实施规模经营的土地每亩增收六百元。去年,成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四千九百零五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二点五八比一。

  位于西部富庶的川西平原上的成都,全市人口一千一百万,农民占了三分之二,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正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将进一步发挥成都特有的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和生态优势,强化成都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

  有人置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成都、重庆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否公允?

  多位专家认为,对于成都在激烈的争夺中脱颖而出,除去成都自身的优越条件和成功经验之外,还与中央的战略布署紧密联系。重庆和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根据中央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要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目前,东部有浦东为龙头的长三角和天津滨海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在中西部再设立一个,就显得协调和平衡。

  成都和重庆十年前是一家,川渝分治之后,两省市的交流频繁,经济的互补性很强,目前正在打造成渝经济圈。多年来,中央一直非常重视西部大开发,此次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定在重庆和成都,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通过成渝经济圈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尽快打造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成都人正按照中央加快建设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尽快制定完善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审批。通过改革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可望为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完)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媒体指成渝设立改革试验区催生新的发展增长极
·成都重庆获准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