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网|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数字折射变化:"民生"成为中国政策体系"风向标"(2)
2007年08月22日 16:33 来源:半月谈

  投入增长7倍多: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了破解“上学难、上学贵”,国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注重向农村教育、向困难学生、向职业教育倾斜。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1年的617.8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61.08亿元,增长了7倍多。

  “新的学期到学校,‘两免一补’真热闹。爸爸妈妈开怀笑,同学乐得呱呱叫”———2006年3月,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内容的新童谣,在西部乡村广为传诵。

  从2006年起,我国开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当年,中央财政投入150亿元,对西部体现了“中央拿大头”的原则。各地也确定了各级政府应承担的比例。2006年,这项改革共惠及15万所农村中小学校的5200多万名中小学生。

  更为根本的是,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框架和管理系统由此构建起来了,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由以前的笼统模糊,走向现在的具体清晰,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经费短缺难题。

  非义务教育阶段遇到困难怎么办?高中阶段,如果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就读普通高中,可以享受到地方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设立的奖学金等资助。考上普通本专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则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

  初步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之外,公共财政每年至少还要安排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经费308亿元左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年均增长20%: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百姓看病抓药不用愁

  就医是民生之急,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

  2003年春季,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蔓延,集中暴露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近几年来,公共财政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能力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2006年全国财政卫生支出为1312亿元(不含基本建设支出),比2002年增长了107%,4年年均增长约20%。

  2003~200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143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农村。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在原来免费救治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患者的基础上,将麻风病、疟疾、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纳入免费救治范围。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民的小康。2003年,终于迎来了农村医疗新的春天!就在这一年,国家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3~2006年,中央财政为此投入55亿元。2007年“新农合”将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比原计划提前1年在全国编织起“新农合”的大网。

  在现有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外,还有一片“真空地带”,这就是城镇居民中的下岗职工、无业居民、学生儿童等人群,国家从2007年起对此进行试点。温家宝总理对北京市将于今年9月起实行的“一老一小”医保体系寄予厚望。他说:“‘一老一小’这个政策的名字起得好。一老一小,应该特别受到社会的关心。”

  令人期待的是:再过3年或稍微再长一点时间,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那时,“全民医保”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我国的城乡居民,无论地域、身份以及经济状况,都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数十亿亩林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和百姓笑颜

  昔日的鱼塘已变成了湿地,鲜花绽放,绿树成荫,野鸭嬉水。经过多年的治理,云南大理的百姓惊喜地发现,昔日迷人的洱海又重新回到了身边。

  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清新的空气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和改善环境是政府应尽的义务。近年来国家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狠抓节能减排,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着力保护祖国的秀美山川。

  巨大投入收获了喜人成果。到2006年底,14.3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在占据重要生态区位的近1.4亿亩耕地上重新造林,荒山荒地造林2亿多亩,6亿多亩区位极其重要或生态状况极其脆弱的重点公益林得到了有效管护。徜徉在田野间,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家园更“绿”了。

  民生问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原有的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从发展的视角解决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就是继续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为改善民生奠定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消除妨碍民生问题持续改善的体制性障碍,同时及时填补、纠正以往改革中的不足,使民生问题得到更大的改善。”(记者 颜彦)

[上一页]  [1]  [2]

 
编辑:唐伟杰】
:::相 关 报 道:::
·中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关注民生走向“全覆盖”
·党建专家:中央地方解民生难题求实效令人欣慰
·习近平访民情:官员对民生问题要动真情下真功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