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美关系“三十而立” 成就远远超出预期(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中美关系“三十而立” 成就远远超出预期(2)
2009年01月04日 09:40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中美关系“三十而立”

  ●中美关系的成就远远超出预期

  ●中美关系到了享受成果的时候

  ●经贸关系成为中美关系“压载舱”

  主持人:对美外交一贯被视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既经历过一段“蜜月期”,也曾因一些事件的冲击而陷入低谷。究竟该如何看待中美关系这30年的历史?

  金灿荣:中美关系30年,从积极的角度讲,用两句话可以概括。一是发展成就远超预期;二是危机管控相当不易。当初,美国发展同中国关系时的考虑,一是在制约苏联的问题上拉帮手,二是要开拓中国市场,三是要将中国纳入到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来。而中国同美国建交,既有安全上的考虑,也有在改革开放之中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的考虑,同时也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借此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今天回过头看,形势的发展使两国关系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任何人的预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两国关系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而越来越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双方在许多地区热点问题以及几乎所有的全球性问题上都开展着合作。两国的战略共识越来越多,共同利益越来越大,中美不仅成为利益攸关方,更成为建设性合作者。这在30年前是难以想像的。同时,中美关系在所有大国关系中,可以说是最为复杂的。在这30年中,中美关系经历了多次波折,其中有6次比较严重的危机,即:1989年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3年美国政府将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挂钩、1995年李登辉访美、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的“炸馆”事件、2001年的撞机事件。但我们庆幸地看到,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危机朝着和缓的方向发展,数次将两国关系从破裂边缘拉了回来。目前,双方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比较稳定和成熟的沟通框架,不仅保持了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原有对话机制的畅通,还开辟了许多新的对话机制,如两国元首经常性的见面和电话联系、中美战略对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能源对话、中美反恐磋商机制、中美军事热线等等。这种机制化的沟通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和管控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袁鹏:在中美关系30年的历史上,起伏不定曾经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每隔几年总会出现一些大的波动。但自从2001年以来,中美关系第一次实现了长达7年半的和平稳定的发展。这不应当仅仅视为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成绩或者中美近年合作的成果,更应该看作中美经历30年发展累积出来的效益。我觉得,用“三十而立”来形容中美关系还是比较贴切的。在一定意义上,经过30年的发展,中美关系已经“立”起来了,也到了享受成果的时候了。之所以这么讲,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在政治层面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系,两国领导人从几年一次会晤发展到如今的一年多次会晤,各个层级的对话合作机制达到60多个;另一方面,两国的年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20多亿美元发展到今天超大规模的3500亿美元,在经济领域建立起了深度的相互依赖。同时,两国在极为敏感的军事领域也开展了有限度但富有成效的合作,尤其是今年,两国国防部历史性地开通了直通电话,并举行了核战略政策研讨交流。可以这么概括,中美关系30年,是以政治关系的突破为先导,以突飞猛进的经济关系为基础,以军事关系的发展为增长点和未来的努力方向。

  倪峰:我把中美关系这30年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年到1989年,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战略合作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在曲折中发展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2001年到目前,这个阶段可以被称为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美关系的发展比较顺利,主要是彼此都在战略安全利益上需要对方的支持。这期间,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蜜月期”,经贸、教育、文化、人员方面的交流逐步发展起来,在国防领域也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合作。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充分展现了出来,双边关系开始呈现出起伏不定的局面,金老师讲的几次大的波折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也正是经过这几次波折的考验,双方也都认识到彼此的重要性,中美关系才逐步走上正轨。“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为两国在众多全球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正如两位所说,中美关系日益机制化,两国政府之间建立了比较顺畅的工作关系。同时,这期间中美在两国关系最重要也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形成了虽然有限但十分重要的共识——维持台海地区局势的稳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的节点,经贸关系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堪称两国关系的“压载舱”。1978年,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进行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受到了美国的欢迎。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国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美国也开始解除对华封锁。2001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一举解决了两国贸易关系正常化问题,使两国关系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中美关系也进入了长达7年多的稳定发展的阶段。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仅用“巧合”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

  抓住机遇扬帆远航

  ●美大选未炒作对华政策并非偶然

  ●两国关系面临历史性的合作机遇

  ●中美需要走出以利益为导向阶段

  主持人:奥巴马政府将于1月20日宣誓就职,各位如何看待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的走向?再放远一些,大家对下一个30年的中美关系有何看法?

  倪峰: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况。中美关系连续7年的稳定发展,给中美双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日趋缩小,两位候选人的对华态度总体上也较为积极。像奥巴马就表示,他了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对于推动持久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性。而麦凯恩则认为,美国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中国和美国并非注定是对手,希望看到两国关系朝着对双边、进而对亚太地区和全世界都有利的方向发展。也正基于这样的认识,这次总统大选中,对华政策罕见地没有成为中心议题,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有了显著降低。

  至于这是一个拐点还是一种偶发的现象,还要进一步观察,但这个现象本身并非偶然,它不仅显示出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也显示出中国对于美国方面的意义在不断增加。就像奥巴马的一位高级外交政策顾问指出的,由于中国对美国来说太重要了,中美关系不能完全交由事务官员来处理,需要由高级别的政治官员发挥政治领导力。

  金灿荣:大家评价中美关系,都认为有一个“周期律”,就是每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之后,两国关系总会出现波动。但目前,美国内政为金融危机所困,外交为伊拉克、伊朗、阿富汗、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所牵扯,加之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权重增加,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切决定了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与布什时期相比,不会有严重的偏离。可以预期,中美之间的各种正常交往将继续延续,两国间的各种机制性安排将继续保持。

  袁鹏:在美国政府的议程上,应对金融危机、缓和美俄关系、稳定阿富汗和伊拉克局势等都是紧迫性很强的问题,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大可能在中美关系上制造太大的麻烦。中美关系的问题可能会主要集中在双边经贸领域,因为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有所抬头,有可能影响对华经贸决策的环境。同时,中美关系中还存在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环保、人权等问题。由于民主党同时控制着国会,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对中美关系的破坏性就大。但总体上看,“战略上稳定、战术上摩擦”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一个主要特点。

  金灿荣:30年来,中美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现在两国每天有5000多人往来于太平洋上空。双方对于大变动中的世界的认识、对对方及双边关系的认识都大大深化了,中美关系也由此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如胡锦涛主席在访美时指出的那样,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是变窄了而是拓宽了。

  目前,中美关系面临着历史性的合作机遇。从世界范围看,建立面向全球的中美关系新框架是两国共同的需要。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和全球性的经济困难对中美关系而言,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合作机遇,如果将中美金融合作放在未来中美战略合作的大背景下进行,双方关系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而那些敏感性低、利益共通性强、双方合作的意愿比较强的全球性议题,如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防治禽流感、联合国改革、环境保护、开发清洁能源、打击跨国犯罪、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等,又为中美两国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合作领域。此外,共同塑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成为两国共同的追求。因此,在维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势的稳定方面,两国也可以找到契合点,从而在看似矛盾的问题上寻找合作的机遇,变危机为转机。

  倪峰:当前中美关系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中美关系的航船要沿着建设性合作的方向破浪前进,就必须警惕这些“暗礁”。从美国内部看,由于奥巴马缺少外交经验,而民主党内缺乏像基辛格、斯考克罗夫特、佐利克这样一些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政策操控能力的“中国通”,因此,两国关系可能会经历一段相对较长的磨合期。同时,由于民主党方面更加重视人权、环保问题,主张所谓“公平贸易”,加之美国面临金融危机,上述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权重将有所增加。而在国际范围内,中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战略合作的框架尚不成熟,在反恐等全球性事务的合作上,只能说是局部的、策略的、零星的、阶段性的,往往会因为第三方的原因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尤其是,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在事实上还有摇摆性,虽然建立起了国防部热线,但中美之间引发军事冲突的导火线并没有完全清除。像最近,美国政府对台军售的决定就严重影响了两国之间的防务交流和政治互信。

  袁鹏:中美关系走到了需要重新审视对方的时候。究竟要继续开展深层次的战略合作,进而把目前的战略关系拉长,真正进入战略稳定,还是迈入新一轮的不稳定期或者磨合期,成为摆在两国政治家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也关系到两国关系将以怎样的姿态进入下一个30年。

  从长远看,当前中美关系最严重的问题依然是战略互信的缺失。美国在思考对华政策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想当然地倾向于认为中国战略不确定、军事不透明、外交不负责、经济不自由、政治不民主、对台不灵活,这种近乎天生的不信任感,使得中美之间纵然有多层次的交流机制,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战略互信。

  同时,中美关系主要是基于阶段性的共同利益,而非共同的价值观。以利益为引导的关系,不太可能实现长久的稳定。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不仅没有淡化,相反还被有些人上升到了两种模式的较量,即所谓“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对立。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如果彼此能够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理解和尊重对方对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将双方以利益为导向的关系引入一个虽不具有共同价值观但可以理解和包容对方的价值取向的阶段,还是有可能的,也应该成为两国努力的方向。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正式访问美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就美售台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1985年7月22日至31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

  1993年11月19日至20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5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这一野蛮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抗议。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国EP-3军用电子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进行侦察活动时,撞毁对其跟踪监视的中方歼八飞机一架,致使飞行员王伟罹难。后又擅自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在中国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05年11月19日至21日,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8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瀛台会见了前来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的美国总统布什。(吕德胜辑)

[上一页] [1] [2]

【编辑:吴歆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