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一体化试点:村民"吃瓦片" 租户开小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城乡一体化试点:村民"吃瓦片" 租户开小店
2009年01月16日 13:29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甘南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将是北京今年的重要任务,而作为改革试点的海淀区四季青镇北坞村,则成为年初政府工作的一个热点“坐标”。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带队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列专题调研。

  位于农村与城市过渡区域的城乡结合部,是我国目前每个城市都存在的特殊区域。这里有薄弱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复杂的人居环境以及高流动性的人口构成……近日,本报记者专程探访北坞村,试图了解这些城乡一体化路径上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冬烧煤七千元

  早上排队上厕所

  这个地处城北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内的自然村落,东靠颐和园,北邻玉泉山。不过,住在这样一处让蜗居的城里人艳羡不已的风景胜地,北坞村的村民们却没觉得太幸福。宜人环境带来的愉悦感被薄弱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大冲淡。

  没有暖气,村民们必须自己买煤烧锅炉。走进村民王大哥家的小院,总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一个冬天要“烧”掉7000多块钱。他指着墙根儿底下的煤堆说:“一车就得1200。”

  比采暖更让部分村民难受的是自家房子里没有独立的卫生间。特想“上楼”的贺老太太,一家九口住在一起,小院儿里没厕所。大冬天一早起来得走个几十步,在公共厕所门口排队。除了方便,“上楼”还能给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村民们自己加盖的房子大多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村里头逼仄的过道只有一米五宽,走辆自行车都费劲,庞大的救护车、消防车无论如何也挤不进来。

  “上楼”对北坞的村民而言,还带有落实“城里人”身份的意味。村口北坞村路两侧即将拆迁的109户村民,3年内将搬进村里在附近集资建设的楼房。

  海淀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以北坞村为试点,力争在绿化隔离带建设、农民利益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其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村民“吃瓦片”

  租户开小店

  北京城中村的“瓦片经济”是很多城乡结合部农民离开土地之后,最主要的谋生方式。在北坞,几乎每户村民家都有房子租给外来人口。

  来自村委会的数据显示,村里的常住人口有3700人,外来人口超过2万,是本地人口的七倍。大量外来人口在给北坞村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

  北坞村的租客差不多全是外地人,在“村”里来回走一遍,满耳朵都是南腔北调的方言乡音,村里挂着各地招牌的小馆子。

  为了能多收租金,村民们纷纷扩建自家房屋,错综复杂的电线在各种朝向的房子上交织。村里租金最贵的是临街的门面房。临近春节,许多外乡人离开北京回家过年,街口小饭馆的女老板有些发愁生意冷清。这间2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租金要1000多元。

  这笔租金是北坞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我们现在没地,也没有别的事儿干,就靠租房。”王大哥家的院子门口贴着“租房”的招贴,他家的房子加起来每个月能收获3000甚至更多的收入。他担心“上楼”之后,没了这笔租金,一家人的生计难以维继。对此,北坞村民们对“上楼”之后的生活在期待之中也有几分疑虑。

  除了少数人在村里开店,大部分租客都在外打工。在中关村打工的老李从内蒙古到北京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一家三口租住在贺老太太隔壁,每个月的租金是300元。大约10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床占去了大半空间。

  对老李来说,找到一处方便上班又价钱合适的房子并不容易。如果北坞村拆迁,老李一家只能继续寻觅类似的安身之所。随着北京“农转居”进程的加快,他们可以选择的余地也正在减少。

  本月14日,副市长陈刚透露,针对北坞村的实际,除了想让当地的农民回迁上楼外,政府还将盖一定量的相对集中的出租房。在确保安全和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的情况下,这些出租房将以集约为标准,多数是小户型,甚至是通铺,然后提供给当地的流动人口。

  在今年两会上,刘淇强调,在城乡一体化改革中,要关注农民就业、农转居和农村产业发展等问题。目前,就城乡一体化改革为题,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已组成政策、规划、人口产业经济发展三个研究小组。

  试点经验有望推广

  政策要让农民满意

  “这些我们做试点,如果说有什么标准的话,那就是以农民满意为标准。”在今年两会上,市委书记刘淇做了20分钟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发言。“市委市政府正在北坞村做调研,如果试点得出一些经验性的总结,今年将在全市城乡结合部的村子里推行。”

  刘淇表示,“城乡一体化”过去没有经验可循,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机制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哪些事是政府该做的,政府必须做。刘淇说,一是城乡结合部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一些农民转居后没有岗位的问题。如果不能就业,那农民转居就没有大的意义了。因此,北京服务业为主的产业规划没有变,但还是要适当发展实体经济,服务业也应搞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增加就业岗位数量。 二是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增加自身技能。政府想办法建立产业,如果农民干不了,也是个问题。刘淇表示,中央鼓励就业有许多实实在在的政策,例如农民参加培训政府应出资给予鼓励。如果政府想办法创造了就业机会,要由一个劳动力就业计划,迅速转化成一个培训计划,落实到各个村去,产业发展了,农民也就业了,进入良性循环。 (张棻)

【编辑:朱鹏英
    更多国内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