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建面临新使命 须满足民主需求根治三大症状(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共党建面临新使命 须满足民主需求根治三大症状(2)
2009年09月14日 10:2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求解“支部建在连上”新命题

  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组织动员的最重要载体,基层组织是党员活动的最重要阵地,基层组织也是执政党执政的最重要基础。党在革命时期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把“支部建在连上”;执政后,共产党人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来形容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执政6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获得了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到371.1万个,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9倍。这些基层组织分布在城乡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中、不同社会主体中,扩大了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党的社会基础,是党执政60年来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社会结构变迁导致的人员流动、身份多元、产业业态多元等情况出现,使得“支部建在连上”的实施遇到了一些挑战,基层组织设置和运行都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压力。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在基层组织设置上已作出了不少探索,基层组织在有一定党员数量的“两新”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领域设置推进较快,不少地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做到了全覆盖,有不少农村地区把党的组织建到了产业链上、建到协会中,建到合作社里,城市社区探索在楼幢、社团、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支部,等等。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运行,运行的质量决定基层组织存在的质量。对于在新的领域里设置的党组织,须完成从追求覆盖率向追求影响力的转变,在这个方面,基层已经作了一些探索,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层组织建设形态是党的建设形态的重要体现,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的组织形态,也改变着党的组织形态。从总体趋势看,哪里思想最激荡,党组织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哪里集聚的人气最旺,党组织就应该影响到哪里;哪里矛盾最复杂,党组织就应该发挥作用到哪里。“支部建到互联网上”、“支部建到手机上”、“支部建到沙龙上”,等等,这些过去未曾实践过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在新形势下都有探索的必要。

  党的基层组织要建设成为有感染力、有凝聚力的组织,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当前,一些基层组织只讲政治活动,不讲文化建设,缺少可亲可信的活动载体;一些基层组织只管普通党员,不管党员领导干部,难以做到支部活动一视同仁;一些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偏弱,尚做不到“产业工人转移到哪里,党组织服务延伸到哪里”,等等。党的“强基工程”,既要强有形的阵地,更要强人心这个无形的阵地。

  摸准干部队伍建设“脉动”

  是否拥有一支思想成熟、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党执政60年来,从未放松对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干部队伍作为党的宝贵资源来建设,把干部队伍作为党执政的主体力量来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制度、程序、考核、监督等方方面面,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项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公共工程,涉及党管干部原则、社会公认、干部意愿等内容。因此,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社会最为关心的是干部选拔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尊重民意,党也把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看成比黄金还金贵,要求运用一切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办法措施。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源头要活,也就是说干部源源不断从哪里来的,或者说干部成长的线路图应当是清晰的。

  需要关注的是,在一段时间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来源单一的问题,机关里出现了大量的“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这些干部虽然学识较高,但阅历较少,虽然热情较高,但实情了解较少,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处理矛盾能力较弱。还有一些干部因为走得很顺,工作10年、8年,就级别不低、待遇不低,与那些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比,形成了起点的不公平,也形成了成长路径的鲜明反差,即机关提拔得快、基层提拔得慢。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干部不愿意扎根基层,千方百计往机关钻。值得欣慰的是,中央已经清醒地注意到这个倾向,鲜明提出“干部从基层来”的重大原则,并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工程,为干部来源积聚鲜活的力量。这个举措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也增进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和谐度。

  另一个在干部队伍中和社会上容易产生不和谐音的就是,部分领域内的干部收入水平过高,导致整体干部队伍和社会群体有分配不公平感。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垄断部门、一些执法部门或一些垄断性国有企业中工作的干部,分配水平普遍大大超过一般部门的公务员收入水平,更超过工人的收入水平。同样是辛苦工作,同样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收入却存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距,这在社会中反响很大。一部分干部岗位一换,就迅速成为富裕的群体,被社会称为“岗位一夜暴富”型干部。这些干部做上一届“老总”或“什么长”,个人资产就少则上千万元,多则数千万元。这些现象令社会不安,也让很多干部不服气。在现实的巨大反差下,使得一些干部不甘于“清贫”,于是千方百计从其他渠道使自己“多挣一些”,惯常的手段是隐蔽的权钱交易,以求得心理平衡,这对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当前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充分论证那些高薪是否定得合理,由谁来定;二是用竞争的方式为高薪岗位选配干部,而且必须能上能下。

  要在干部中树立“行行皆能成长”的导向。当前,由于存在一些领域内的干部交流过多、提拔过多,导致一些干部在思想上产生了“当某领域内的干部有出息、当某某领域内的干部没出息”的比较。有少数干部阅历很简单,业绩也很一般,就是因为班子的性别或年龄需要而迅速得到重用,类似的情况在干部中形成了很多议论,也滋生了一定的不满情绪。用什么方式、选拔什么样的干部,干部很关心,社会也很关注。因此,应当通过制度创新营造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干部成长和使用环境。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