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2009,中国将进入“上海时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2009,中国将进入“上海时间”
2009年01月06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6日电 美国《侨报》6日发表社论说,全球金融危机虽然给上海带来些许“寒意”,但其亦在“危”中得“机”。对于上海而言,追寻的并非简单度过“经济寒冬”,而是能否借力世博会,让自己快速成长为亚洲的“经济首都”。从奥运会到世博会,从北京到上海,外界关注中国的地理方位和视角在转变,不变的则是中国人寻找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独特方式以及务实审慎、孜孜努力的精神。

  社论摘录如下:

  站在辞旧迎新的时点上看中国,有人说,已经过去的2008年属于北京,而从2009年元旦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起,中国的热度将由北向南转移至上海——那里仅剩不到500天时间便要举办一场展示人类工业与科技文明的盛会。

  或许一向行事低调的上海人并未意识到,早在去年8月底,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海内外目光便开始捕捉中国的新热点,而当2008年最后一天,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主体结构成功封顶时,没有人怀疑那座形如拱斗、体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文化理念、预计在今年9月全部竣工的展馆,恰如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那样,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担当着物化的中国国家形象,并引领中国经济跨上新台阶之风骚。

  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已有22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中包括14个与中国尚未建交的国家。

  不难想象,在那片横跨黄浦江两岸、占地达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西班牙馆的“绿洲竹篮”、加拿大的枫叶印象、瑞士的“未来世界”、意大利的“理想之城”等等将演绎着又一场怎样精彩的“万国竞秀”盛景,将怎样进一步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七年前,当北京人费尽波折赢得举办第29届奥运会资格时,上海人则悄悄地在次年捧回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承办权;两年前,当北京正式宣布将这座千年古城建成“文化创意之都”时,当香港这个曾承担着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桥梁的“东方之珠”,随着内地的进一步开放而开始艰难转型时,曾被誉为“冒险家乐园”、引领中国现代时尚文化的“十里洋场”之上海则敏锐地注意到,复兴其昔日辉煌的天赐良机已然降临。

  无论是从上海近20年来的历任市长的施政报告和新年祝词中,还是在普通上海人不经意的言谈中,外界都读到了那种怀揣梦想的冲动和坚毅。而近十年来,上海发展的各项成就也表明,上海人的梦想并非空中楼阁。

  ——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到2008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总量位列全球第七、亚洲第二;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胶成交量位列全球第一,铜成交量列全球第二。

  ——作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截至2008年底,上海海港的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吸引的外资占全国总量一成以上,世界五百强公司中的近300家落户上海,安家浦东的金融机构达539家,不仅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成为中国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更使上海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城市。

  ——到目前,上海的人均生产总值(GDP)已近9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状态”。而无论是经济辐射能力、创新能力,还是地方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上海始终是中国各地的翘楚。

  全球金融危机虽然也给上海带来些许“寒意”,但其亦在“危”中得“机”——在中央政府刺激经济政策和冲刺世博会推动下,预计今年,上海推出的重大建设项目超过500项,总投资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其对长三角的带动,还远远不止这个数。

  当然,对于上海而言,其追寻的并非简单的度过“经济寒冬”,而是能否借力世博会,让自己快速成长为亚洲的“经济首都”;世博会也不是仅属于上海,而会像奥运会那样属于全中国。

  正如中国的腾飞之路那样,上海成为亚洲“经济之都”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和朝夕之功。当2008年,中国进入“北京时间”。千呼万唤的“奥运”行情,并未如期出现。自从1984年年洛杉矶奥运会后,所有主办城市都未能避免“奥运低谷效应”。而不请自来的金融危机更加剧了北京这一现象。

  因此,2009年,当中国进入“上海时间”,在热情之上,还需要谨慎。场馆的投资巨大,要尽早规划今后的用途。盛会既要隆重热烈,也力求简约实效,力戒奢华排场,更要严防新的泡沫产生。“世博会”的“东风”要借,然而,上海能否成为科技创新之都,成为国际金融之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从奥运会到世博会,从北京到上海,外界关注中国的地理方位和视角在转变,不变的则是中国人寻找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独特方式以及务实审慎、孜孜努力的精神。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