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故事:一位在日中国风尘女子与“希望工程”(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华人故事:一位在日中国风尘女子与“希望工程”(2)

2010年10月29日 0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电视广告下的“日本潮”

  你问我为什么来日本?我也说不清楚。那个时候,电视里的广告都是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什么“塞口、塞口,精工牌”,什么“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整天都在宣传日本货。你说,想使用日本货的人,怎么能不想去看看这个国家的真实状况?

  我们这个国家那个时候也很奇怪,一方面可以让日本商人在我们的电视上面大做广告,让日本的家用电器充斥街头,一方面又不愿意开放人们出国。谁要是想出国,既像英雄,又像罪人。所谓的像英雄,就是当你准备出国的消息被周围的人知道以后,大家都为你能有出国的关系和机会而投来羡慕的眼光、热情的话语,请你吃饭的人可以排起队来。所谓的像罪人,就是你一旦提出出国申请以后,你就不得不走,如果你没有走成,你就不要想在单位中呆下去了。我们单位中有一个女同事,她丈夫比她先到日本,后来她丈夫给她办理来日本的手续。临走前,单位请她吃饭,同事为她送行,好不热闹。可是没有过多久,人们在郊区发现她带着儿子过日子呢。仔细一问,原来她在手续办好以后,丈夫宣布和她离婚了。她觉得没有脸见人,就干脆带着儿子到郊区租了一间农民的小平房,另外找临时工干起来了。

  对,还是说我自己吧。我在工作单位干得挺顺的。可是,顺利的人不就想更顺利吗?眼看着人家红红火火地出国,热热闹闹地往家买大件、小件,自己能不找机会吗?开始,我是劝我丈夫先走,可是他的性格和我不一样,他喜欢吃他爹、吃他妈,好像一辈子吃不完似的。他爹他妈也支持他去,可就是不敢直接跟他说。听说我要去日本,他爹他妈可支持了。介绍我到日本读书的那日本人到中国来的时候,他那平时不做饭的老爹,一天到晚泡在厨房里,说一定要把客人招待好。

  去日本以后怎么办?当时没有多想过。那么多人都去了,都活下来了,都穿着西服革履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我就过不下去吗?正好,当时中国流行着一句话,叫做“摸着石头过河”,我想自己就来个“摸着石头过海”吧。真的,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来到日本。

  ●没有完全公开的“秘密”

  拿着就学签证进入日本,当然是要念书。可是,念书不能当饭吃,还要打工。打工首先是为了养活自己,然后就是给家里的孩子、丈夫、老人,再就是为了自己将来养老了。

  打工,开始的时候,我和人家一样,打刷碗工,打清扫工,打24小时方便店的工,一天一份工不够,就早上打一份,下午上学,晚上再打一份,星期六、星期天休息就再打一份。可是,到教室里看看,同来的女同学,没有过多久服装就全变了,“中国制”换上“日本制”,还今天去旅游,明天去吃饭,后天去买东西。看看她们,看看自己,我也不比她们差呵,当年追我的男人可以在我的屁股后面排成一个班,说句你可能不相信的话,我就是现在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回头率”也是不低的。一问那些同学,原来她们都在“斯那库”里打工。那好,我也就花4万日元给同学买礼物,请她帮助我介绍一个“斯那库”打工。

  说起日本这个“斯那库”,简直就是一绝。我看过那过去写的文章,里面把“斯那库”三个字写成“撕那裤”,你也太不给我们干这行的女人留面子了。我们容易吗?

  我记得第一天去“斯那库”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真跟有十五个吊水桶似的。一看到那暗暗的灯光,心里就哆嗦。说实话,在国内的时候,就是两口子上床,也不会搞出这样的灯光效果呀。

  还有,人家都管那“斯那库”的女老板叫“妈妈”,开始我是接受不了的。你想,“妈妈”,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呵,我儿子管我叫妈妈,我听起来心里甜滋滋的。我总不能让儿子随便管别人叫妈妈呀。还是这里的小姐告诉我,叫“妈妈”,主要是日本客人叫,我们不要太在意。

  “妈妈”说话开门见山,说只要客人喜欢你,你有了自己的客人,你就可以长期在这里干下去。每个月40万日元的收入没有问题。一个月以后你如果还没有自己的客人,你就可以自己找地方了。还有,衣服要天天换,一个星期之内,最好不要穿重复的。还有,胳膊底下的腋毛要天天剔的,在日本那玩艺露出来,就和暴露下半身一样。

  我是个好强的人,是个不服输的人,别人能干的事情我也能干,而且能够干得比别人好。可是,到动真格的时候,我又犹豫了,你问什么叫真格的?你真的不知道吗?你是不是跟我装蒜,你真的没有去过“斯那库”吗?那些日本男人喝酒以后,手就开始不老实,好像不摸一下白不摸似的。你能不让他摸吗?从日本男人那里挣钱是不容易的,日本男人给钱也是不容易的。错过这个机会,也许这个日本客人还要跑了呢。我还要重新去找饭碗。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